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肝郁气滞用药经验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肝郁气滞用药经验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肝郁气滞用药经验
调理肝郁证,脉弦、嗝气、胸闷、精神抑制、胁肋胀痛,老朽家传经验,记有时方药物香附、甘松、柴胡、香橼、佛手、绿萼梅、木香、乌药、檀香、青皮、川楝子、厚朴、生麦芽、川芎、腊梅花、白芷、延胡索、沉香、荔枝核、橘饼、玫瑰花。重点应用香附、柴胡、川芎、生麦芽、川楝子、佛手、玫瑰花。通过疏泄、行气、开阻、散结,解除气滞形成的积聚之邪,恢复肝生理性条达功能。药队中香附、柴胡、佛手、川楝子为首选之品,醒脾止痛,预防木克戊己,流动气机,兼起化浊作用。
1968年诊一妇女,因同他人口角,被击打肩背,胸内胀满,感觉胁下走串疼痛,医院怀疑胆囊炎、肋间神经痛,吃药一周无效,转来中医施治。由于三日未有入厕,在舒肝解郁基础上加了少量大黄,给予柴胡15克、川芎10克、香附15克、佛手30克、郁金10克、川楝子15克、大黄3克,水煎,分三次服。连饮五天,即病去而安,且没复发。佛手必须多用,少则功力难显。
小郎中按:本文中张老分享了一些疏肝解郁的药物,并明确了肝郁证的诊断标准,文中阐述较为明确,小郎中不再赘述。肝郁证在目前临床中非常常见,如何调肝疏肝养肝十分考验一个医生临证水平的高下,文中张老仅仅提到了疏肝理气法,也只是肝体阴而用阳特性的一个方面(用阳)。
临床中调治肝病的方法有很多,清代名医王旭高认为:“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其中,以肝气、肝风、肝火三者,为肝病中的三大纲目,由于这三大病机的存在,而表现出多种症候。他根据肝体阴而用阳的特性并结合五脏相关的脏腑辨证方法提出了著名的治肝三十法,对临床治疗肝系病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河北中医学院刘保和教授撰写的专著《刘保和〈西溪书屋夜话录〉讲用与发挥》结合叶天士、王旭高、程门雪及刘保和先生的应用医案对王旭高的治肝三十法做了详细的解读,理法方药逻辑清楚,小郎中认为此书对理解肝系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诸位可参考阅读。
温馨提示:文中涉及所有的思路与方剂都是为中医同仁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私自试药,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