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土地与爵位紧密相连,西汉爵位制度有何影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土地与爵位紧密相连,西汉爵位制度有何影响?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RQ5KGC8055660XI.html

西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其土地与爵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探讨西汉如何将土地与爵位紧密相连,形成独特的土地分配制度,以及这种制度带来的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西汉直至如今都在包括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个方面影响着中国社会,其地位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不断被作着证明。
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农耕文明性质的国家,如何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分配,则成为一个历朝历代封建王朝都需要慎重考量的问题,西汉当然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西汉政府将土地与爵位这种身份地位的象征紧紧联系起来,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土地分配制度。

一、西汉土地制度是在前朝经验的基础上形成

1、春秋战国时期的爵位制度开始与土地联系起来

早在西周时期,为了维护自身政权的稳定,西周统治者将整个社会按照身份地位的不同划分为了数个等级。其中,处于不同身份等级下的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其相应的礼仪规范。通过这种方式,西周王朝有利维护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在这种等级制度下,包括周天子在内的一众统治阶级得以享用整个国家的绝大部分资源,无论是土地、财富还是教育、知识等成了专门为他们服务的东西。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贵族也开始随之变动。虽然贵族作为一个阶级一直存在,但构成贵族的人却始终在发生变化,并最后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军功爵制度。

一方面,或是由于战乱,或是由于政治斗争,或是单纯的后继无人,原来的部分贵族逐渐式微,其后代甚至最终只能沦落为平民,这就为诸侯们赏赐爵位腾出了空间。

另一方面,为了达成各种目的,包括诸侯在内的一众统治阶级都习惯于用爵位作为吸引人效忠的最好工具,如吴起在魏国进行变法之时就发布了“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上田上宅”的命令。

爵位的获得不仅仅代表着一种身份地位的提高,其背后更是意味着丰富的实际物质奖励,土地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尤其是在秦国,商鞅的一系列变法活动更是使其由弱转强的关键因素。

2、西汉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

正如上文所说,在当初诸侯国所开展的一系列变法活动当中,尤以秦国在其内部所实施的变法活动的力度最大,对秦国的改造也最为彻底。

虽然后来秦朝在短短存续不过十几年后便走向灭亡,但它所遗留下来的政治制度却成为了宝贵的财富,后面的西汉王朝在建立后因此极大继承了它的制度,军功爵制度当然也不例外。

另外,在汉朝还未建立之时,为了最大限度地赢得胜利,刘邦对于之前项羽所分封的众多诸侯王都予以了封爵的承诺,如对彭越在楚汉战争当中率领三万人归顺自己的行为,刘邦就将其封为了梁王,这就导致汉朝从其建立初期开始其实就已经广泛实施了军功爵制度。

此后随着战争的逐渐平息,以军功来获取爵位的现象虽然已经开始减少,但其他方式则出现于历史舞台之上。在汉朝时期,如果想要获得爵位,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

第一种是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有所突出贡献,如能够捕杀盗贼,“能捕群盗一人若斩二人,拜爵一级。”第二种方式则是在对官员在任时期的政绩进行考核,如果足够优秀,也能够获得爵位。同时,对于那些已经担任官员达到一定年限的,西汉政府也会给予爵位。

第三种方式是通过向政府缴纳粮食来获取爵位,这对于当时需要时刻防备北方匈奴的西汉政府来说是重要的军粮筹措方式。最后一种则是统治者大规模的民爵赐予行为,几乎全国民众都可以从其中受益。

爵位之所以如此受人追捧,其能够给封爵者在经济上所带来的优厚待遇可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西汉时期,对于不同的爵位所赏赐的土地有着相当明确的规定:关内侯九十五顷,大庶长九十顷,驷车庶长八十八顷,大上造八十六顷……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没有爵位的庶人,乃至是犯下轻微罪行的罪犯,也可以按照西汉时期的法律规定而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

当然,只是在待遇上远远不如高爵位之人。另外,只要一个人能够获得“卿”以上的爵位,那么便可以在拥有一定土地的同时,享受不出田租和不缴纳赋税的特权,这就使他们能够最大化他们所占有土地的收益。

二、爵位制度带来了严重的土地分配问题

1、占有大量田地的大地主开始出现

在身份等级制度盛行的封建社会,贵族以及官僚们所拥有的特权往往是远超常人的,他们也因此能够拥有更多的土地。一来,在初期的土地分配活动当中,西汉就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地主,他们根据自身爵位的高低而占据着数量不等的土地,形成了初期的利益集团。

虽然西汉所实施的军功爵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那些原先无爵之人获取爵位的机会,但这些地主却往往将这种机会垄断,最后导致全国大部分土地都受到他们的掌控,只剩下很小的一部分土地被大部分平民使用。

可以说,从每个封建王朝建国一开始,便已经埋下了后面土地兼并的祸根,而且这种祸根几乎无可去除。

二来,正是由于这批地主在初期就拥有着远远超过普通平民的特权,他们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实力上都完全是碾压着广大平民。也就是说,除非这些人本身良心发现或者受到了来自更上一级的限制,否则平民在面对来自他们的兼并行为时,基本就是毫无抵抗之力。

最后,在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的古代,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为低下,每一次灾害的出现都能造就一大批农民的穷困潦倒乃至失去生计。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么踏上逃亡的路途,成为啸聚山林的盗贼,要么选择将自己的土地卖给地主,自己也被迫成为他们的佃农,地主们的土地数量因此不断增加。

另外,西汉时期土地兼并的现象之所以如此严重,很大程度上还与西汉的治国政策相关。西汉初年,为了尽快使整个社会从秦末战乱以及楚汉相争的破坏当中恢复过来,西汉统治者将黄老之学当中的无为而治作为了治国思想,即对社会发展只给予最小力度的干预。

然而,这种治国理念固然带来了“文景之治”这一盛世的出现,但也使整个社会的发展陷入无序的状态。

在缺乏政府足够监管的情况下,大地主和大商人们纷纷采取各种巧取豪夺的方式来侵占土地,最终导致了西汉时期的土地兼并现象尤为严重,董仲舒口中“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成为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2、西汉统治者限制土地兼并的尝试走向失败

对于这种土地兼并的乱象,西汉统治者其实也早就深刻意识到了它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危害。因此,西汉时期有关于限制土地兼并的行为和措施其实也并不少见。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自己的限田主张。

在意识到使整个国家的土地制度恢复到西周时期的国有制已经是不可能之事后,他认为应该对每个人所能够占有的最高土地数额进行限制,而这种限制的提出其实是源于汉朝初年所实施的按爵授田制,这就为政府干预他们的土地提供了正当理由。

此后纵观西汉时期有关于减缓土地兼并的措施,其实大多都是脱胎于董仲舒的这一思想,只不过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以及内容上有较大变化。

但是,虽然包括西汉王朝在内的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对于土地兼并行为的危害有着深刻认识,但真正能够实施措施并成功对地主的行为进行限制的,却始终是少数。

一方面,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这使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往往只能做到治标不治本,甚至有时候连标都无法治,他所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从一开始就拥有极大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发展,尤其是汉武帝连年的对外战争,导致西汉中央政府的实力遭到极大损失,对于全国的掌控力度不断下降,其针对于地主豪强们所实施的限制兼并土地行为自然就不再具有威慑力。尤其是在西汉后期,这种土地兼并行为更是愈发猖狂,达到难以抑制的地步。

三、总结

总的来说,由于特殊的时代环境,西汉时期的土地制度与爵位制度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一个人所能拥有土地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他自身爵位的大小和高低。

既是对前朝制度的继承,也是自身所面对的政治形势所导致,军功爵制度从西汉建立开始而得到了广泛实施,并在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根深蒂固,乃至形成了泛滥的局面。

然而,在封建社会的时代局限性下,这种军功爵制度却带来了严重的土地分配问题,最终引发了西汉社会的危机以及整个王朝的灭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