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棉的微笑(Khmer Smile)--寻梦吴哥 (之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棉的微笑(Khmer Smile)--寻梦吴哥 (之三)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4227680

巴扬寺,这座位于吴哥通王城中心的宏伟建筑,以其独特的四面佛塔和精美绝伦的浮雕壁画闻名于世。作为吴哥王朝最伟大的国王阇耶跋摩七世的杰作,巴扬寺不仅展现了高棉帝国鼎盛时期的辉煌,更以其神秘的"高棉的微笑"征服了无数游客的心。

公元700年前后,当李唐王朝纵横东北亚时,遥远的中南半岛悄然崛起一个高棉人建立的真腊王国。九世纪初的公元802年,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Ⅱ)国王掀开了高棉帝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吴哥王朝。
三百年后,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率领百万大军、指挥20万头战象,东征西讨,一举征服整个中南半岛,完成了东南亚史上最强大的吴哥王朝大一统。

座落于吴哥王朝都城俗称大吴哥的“通王城”(Angkor Thom)中的主要建筑巴扬寺,也被译作巴戎寺,是阇耶跋摩七世这位吴哥王朝乃至于高棉民族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国王,在完成拓疆僻壤的霸业之后又一旷世力作。

而今,踏着颠簸破碎的路径,穿过莽莽丛林,似乎瞬间便穿越千年,一探叱咤风云数百年的吴哥王朝的前世今生。时过境迁、造化弄人,谁会料到盛极一时的吴哥帝国最终销声匿迹,只留下被丛林吞没侵蚀的残垣断壁和那些诡异而神秘的微笑!

寺庙简介

作为当年的“国家寺院”巴扬寺坐落于吴哥通王城(俗称大吴哥Angkor Thom)的心脏地带,距离四座城门皆为1,500米。正面面向的代表胜利繁荣的东方,外部被回廊围起。

巴扬寺的建筑材料全是沙岩组成。按照导游的说法砂岩之间并没有采用类似中国古代的糯米浆以及其它用于粘合灰浆物质,或者是榫卯结构等方式拼接,二世纯粹用平整的工艺来完成砂岩之间的契合。这一点来讲的确是非常惊人的技艺,笔者在小吴哥参观时,认真观察了它四面回廊里浮雕壁画的拼接,确实是严丝合缝。

首先,毕竟佛教与印度教在起源以及文化背景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次,巴扬寺的建造者阇耶跋摩七世算是高棉帝国吴哥王朝的第一位信仰佛教的国王,而在他登上王位之初,信奉的依然是印度教的湿婆派。虽然,当时佛教传入高棉也有数百年历史,但婆罗门教及印度教的影响还是根深蒂固的。且在修建巴扬寺之前,吴哥王朝并没有修建大型佛教寺庙的先例,没有任何可以参照的蓝本。因此,巴扬寺沿用了高棉历史上印度教湿婆派的建筑风格。

建筑结构

巴扬寺的建筑结构相当复杂,从外观上看似乎与吴哥窟(小吴哥-Angkor Wat)很相似,同样是一座三层基台的金字塔形建筑,最高处是一座涂金的圆形宝塔,它建在两层空心的台基之上。按照佛教教义的诠释,这表示天上的佛与地上的人得以息息相通、天人合一。周围修建的48座大小不一的宝塔,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中心宝塔。

巴扬寺共分三层,底层(外部)为东西长160米、南北宽140米接近正方形的回廊,回廊顶层为圆形,上方原本皆有木质结构的屋顶,但由于年代久远,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以及巨大石柱。中层基台围廊尺寸为东西长80米、南北宽72米,围廊上共有48座被称作“高棉的微笑”(Khmer Smile)的四面佛塔,形成林立的塔群。中心最顶层基台为十字形平面,为圆形平面的雕刻四面佛塔高高耸起。与周圈的佛塔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有人曾把它比作“人用手塑造和雕刻出的一座山峰”,象征着当时高棉王国的强盛。

建筑艺术

巴扬寺(Bayon)建筑形式之复杂与象征意义之强烈,在吴哥经历印度教的多神信仰和佛教之后,成为世界上最神秘的宗教圣地之一。巴扬寺以高大四佛面塔的“高棉的微笑”以及精美的“剔地”阳雕回廊壁画而著名,这些也是参观巴扬寺的重要看点。

四面佛塔

寺庙中央如同笋状外型高高竖起的四面佛塔代表着佛教神山须弥山(Mount Sumeru),底层四面回廊与第二层建筑之间的环沟空地,代表着海洋。当时的高棉民众也信奉印度教,巴扬寺的宗教图像以佛教为主,融合印度教的建筑风格,是阇耶跋摩七世藉由宽大的宗教政策,让民心回流国王权力中心的缜密考虑。

中间高耸的佛塔以及环绕四周的48座佛塔,均为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据说由于阇耶跋摩七世信奉佛教,巴扬寺每一座宝塔上佛像的原型都是以阇耶跋摩七世国王本人为蓝本雕琢而成。于是,自称神王的国王便和神佛一样神圣尊贵、至高无上了。佛像脸带安详的微笑,这就是令吴哥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至高无上的国王静静地端坐在那里,供今生后世的人们前去凭吊。所有来这里朝拜的臣民都惊奇地发现,原来佛就是自己的国王,“王就是佛、佛就是王”,这样的国王当然是必须效忠和敬仰的。身处任何一个角落,似乎都有带笑的眼睛注视着每一位穿行其间僧众与参拜者的一举一动。

方脸宽鼻、厚唇大耳,分别代表慈、悲、喜、舍的四个面,悲天悯人的微笑,是骄傲亦或是自嘲?无论怎样,辉煌的帝国荣耀哪怕泯灭于浩渺悠长的历史长河中,但是包容着亡国遗恨、看透那千年情仇的笑容,最终凝结成著名的“高棉的微笑”!

浮雕壁画

巴扬寺的回廊壁画也十分丰富,网上有资料显示1,200米长的浮雕长廊,其实底层外部的长廊基本上已经倒塌,虽然多年来在柬埔寨政府与世界科教文组织以及许多友好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很多倒塌下来的回廊砂岩石块已经被编号准备恢复原型,怎奈工作量和修复难度太大,仅存的浮雕回廊根本没有那么长。至于刻画了令人惊叹的11,000个人物形象,那就不得而知,应该有相应的文字资料做介绍,从部分残存的内容来看,人物众多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从仅存的回廊浮雕壁画来看,还是相当精美的,尤以东侧南段及南侧东段最为精致。壁画的雕刻手法与比它建筑年代稍早一些的吴哥窟(小吴哥Angkor Wat)一脉相传,基本上都是采用了中国人叫做“减地阳雕”的方式雕刻而成。其工艺之繁复和技术之高超的确令人叹为观止。内层(中部)回廊规模和技法虽稍逊一筹,但相对保存的比较完整。

栩栩如生回廊壁画浮雕的内容主要为印度教神话与宗教故事,以及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从战场厮杀到生产劳动、集市贸易的生活图景应有尽有,相比小吴哥中层壁画中多以神话战争题材来说,这样世俗化的雕塑题材在吴哥建筑群中是非常少见的。从东门开始顺时针行进,分别描述了不同的场景和故事:出征占婆(Champa)林迦崇拜水战水上生活赢得胜利斗鸡和下棋军队内战大鱼吞羊胜利游行马戏团~占婆人洗劫吴哥。丰富且生动的雕刻,举凡古代战争记述的历史性场景、寻常百姓的街市情景、打鱼、节日庆祝、斗鸡、玩魔术、送礼、生产、杂耍、建筑、拜神甚至是煮饭等生活百态以及洞里萨湖之湖畔风光等皆充分透露着当时之情景,绝对是不可不看的珍贵史迹。尽管吴哥王朝留下的文字纪录相当稀少,但那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壁画彷佛诉说着一段段遥远的故事,不难辨识和了解数百年前高棉人的生活。

巴扬寺回廊的浮雕壁画,为后代研究吴哥王朝的学者,提供一个相当可贵的历史线索,所描绘的场景,是得以了解庶民生活的宝贵资料。

如果您对吴哥的故事或者壁画中的内容感兴趣,在欣赏浮雕壁画的内容之前,最好是做足功课。因为在众多的雕刻壁画内容中,经常会在同一面墙壁上包含了不同的故事情节,甚至于多条线索穿插在一起,造成“穿越”与“混搭”的场景。但如果仅仅是欣赏壁画雕刻技巧和简单浏览一下,也无需过分“追究”细节。然而,建筑时期正是吴哥王朝经历了与邻居“死敌”占婆(Champa)的复仇之战,摆脱了亡国的悲惨经历。因此,壁画中着重描绘了高棉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阇耶跋摩七世带领国民对抗占婆的战争场面,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最精彩的篇章。

游览贴士

巴扬寺面向东方,早上游览观赏日出中的巴扬寺,空气清新、气温宜人,因此上午的巴扬寺显得人潮涌动。不过若是进入内部,则须配备人工采光工具,因为即使在正午时分,里面也是漆黑一团。傍晚时分在相反的方向观看日落也不错,可以领略到巴扬寺安静的一面,同样值得一游。对于拍摄爱好者,应避开中午时间,因为斑驳的巨石没有层次,直射击队阳光下就更没什么看头,傍晚时分游客稀少,光线柔和,比较适合拍照,而且在巴扬寺游荡的“橙衣”游僧,日落时分游客散去后才陆续离开,此时是抓拍游僧的好机会。一袭橙衣与落日余晖下斑驳的石像和庙宇形成鲜明的色差对比,霎那间有回到千年之前的感觉,让人浮想联翩。

避开人潮大流,绕着宝塔建筑群底部游走,青藤绿苔爬满纺锤形的宝塔主体,破败的宫殿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契合和支撑保持着平衡与稳定,令人惊叹不已!古老斑驳的梯廊如通往千年殿堂的时光隧道,橙衣僧人那飘逸灵动的身影恍若传说中的智者,悄然指引着您探索的方向。高大的石柱残墙,兀立挺拔,尽管大部分建筑破碎坍塌已成废墟,但巴扬寺规模之恢弘壮观,其建筑艺术之耀目璀璨,依然使人观之暗赞。

晚霞映红天边,夕阳透过密林洒在巴扬寺宏伟的建筑和高棉的微笑之上,千年不变地抚慰着没落的殿堂,给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建筑平添几分庄严肃穆。

回廊幽深、浮雕隽秀、庙宇破旧、古佛无言,那些刻画着帝国荣耀和衰亡的印记和线条如同一个个身姿曼妙、神态凄楚的精灵在暮霭中跳跃,然后化作无数的高棉微笑,凝固在“繁华散尽独自清,沧桑尽头是薄凉”!

任凭丛林疯狂侵袭,随由藤蔓肆意蔓延,肃立的石柱、残垣与断壁,无言的殿堂、古树和佛陀,帝国的兴衰与沉浮,八百年沧桑巨变,桑海沧田、雨打风吹,微笑的阇耶跋摩七世,依然淡定从容、宠辱不惊地接受着岁月风雨的洗礼和后人的观瞻!

世事更迭、岁月无绪!即便风雨浸蚀、战乱不止,今天的柬埔寨人仍可从遗留的高棉微笑中找回昔日的荣耀和自豪。文明兴于和平而毁于战乱,牢记教训,铭记历史!见证过帝国兴衰、饱受着凄凉惆怅,这些高棉微笑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也许吴哥遗迹的美就在于这宛如蒙娜丽莎般的神秘微笑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