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紫光国微高层频繁变动,业绩承压难题待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紫光国微高层频繁变动,业绩承压难题待解

引用
东方财富网
1.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502183322437518.html

紫光国微近期高层人事变动频繁,公司业绩也面临较大压力。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一系列人事变动背后的原因,以及公司面临的经营挑战。

董事长更迭不足半年,紫光国微的总裁职位也迎来了变动。

2月17日,紫光国微发布官方公告宣布,公司总裁兼董事谢文刚已辞去相关职务,但他将继续在公司控股公司中担任职位。同时,公司任命李天池为新任总裁及非独立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谢文刚担任紫光国微总裁的时间尚不足两年。他出生于1969年2月,毕业于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拥有丰富的电子行业从业经验,曾在武汉市无线电元件厂和设备科、武汉市开达电脑公司等部门任职,1999年加入深圳国微电子后,历任技术总监、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总裁、董事长兼总裁。2023年5月,他接任紫光国微总裁一职。

深圳国微电子作为紫光国微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国家“909工程”首家启动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专注于特种集成电路的研发、测试和销售服务。而谢文刚的接棒者李天池,同样出自深圳国微电子。

公开信息显示,李天池是电子工程领域的权威专家,曾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担任多个要职,包括二十五所所长、发展计划部部长和副院长等。2018年10月至2023年2月,他担任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自2023年2月起至今,一直担任深圳国微电子总裁。

观察到,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紫光国微的高层人事调整颇为频繁。2024年10月中旬,公司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同时辞职。随后,新紫光集团联席总裁陈杰接任紫光国微董事长,原董事长马道杰转任副董事长,原副董事长谢文刚则继续担任董事和总裁。这是自2024年7月新紫光集团焕新以来,其旗下核心产业公司首次进行的重大人事调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人事调整仅过了半个月,紫光国微再次公告称,副总裁乔志城因个人原因离任。

频繁的人事调整背后,紫光国微的业绩压力显而易见。1月中旬,公司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11亿元,同比下降27.26%;归母净利润11.91亿元,同比下降52.99%。

对于2024年业绩的下滑,紫光国微解释称,主要原因在于特种集成电路业务下游需求不足,产品出货量减少导致营业收入下降,同时公司持续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此外,公司联营企业净利润的同比下降也导致投资收益减少,对公司业绩产生了一定影响。

紫光国微作为新紫光集团旗下的核心半导体上市企业,其前身系唐山晶源裕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晶源电子”),成立于2001年9月,以石英晶体元器件业务起家。2005年6月,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五年后,清华大学旗下的同方股份受让晶源电子25%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并通过业务整合成为其控股股东,晶源电子也由此成为清华大学旗下的成员企业。

此后,公司通过收购的方式实现了业务拓展和重心转移,逐渐聚焦于特种集成电路业务和智能安全芯片业务,同时布局石英晶体频率器件、功率半导体等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金融、政务、汽车、工业、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事实上,紫光国微的业绩颓势在2024年上半年就已初现端倪。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7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7.04%。

紫光国微对此表示,2024年上半年,虽然半导体及元器件行业整体有所好转,但细分领域表现各异。特种集成电路领域的有效需求复苏仍不及预期,同时面临部分产品价格下降和去库存的压力;而智能安全芯片行业的需求量保持平稳,但国际市场竞争却日益激烈。公司营收的下滑主要是由于特种集成电路业务下游需求不足,产品销量和单价下降所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