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反洗钱的危害与防范措施
一文了解反洗钱的危害与防范措施
反洗钱是维护金融秩序、打击犯罪的重要手段。通过了解反洗钱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财产安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金融环境。
为什么要反洗钱?
洗钱活动往往与走私、毒品、黑社会、贪污贿赂、金融诈骗等严重犯罪行为密切相关。这些犯罪活动通过洗钱手段将非法所得合法化,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还破坏了社会公平竞争环境,甚至影响国家声誉。因此,通过采取大额和可疑资金监测、反洗钱监督检查、反洗钱调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遏制其上游犯罪的发生。
反洗钱由谁主管?职责是什么?
国家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是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的反洗钱工作。具体职责包括:制定金融机构反洗钱规章,对金融机构及特定非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调查可疑交易,开展反洗钱国际合作等。
为什么强调金融业反洗钱?
金融业在社会资金存储、融通和转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容易被洗钱犯罪分子利用,通过看似正常的金融交易来掩盖犯罪收益。因此,金融业是反洗钱工作的前沿阵地,能够尽早识别和发现犯罪资金,通过追踪资金流动,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
什么机构负责反洗钱资金监测?
中国人民银行专门成立了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具体负责反洗钱资金监测工作。
哪些交易将收到反洗钱监测?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专门的规章,当金融交易达到一定金额或符合某种可疑特征时,金融机构应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例如,当日单笔或累计交易人民币5万元以上(含5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等,或者银行账户资金短期内分散转入、集中转出且与客户身份或经营业务明显不符的情况。金融机构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出涉嫌洗钱的可疑交易并上报。
采取哪些措施?延长业务时间吗?
主要采取客户身份识别、尽职调查、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等反洗钱措施,包括事前预防、事后监测及调查等。检测及调查发生在完成业务之后,不会额外增加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目前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核对客户身份证件及填写有关客户信息,与现行的金融业务要求也基本吻合。
反洗会侵犯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重视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的商业秘密,并专门规定对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而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要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组织和个人提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还规定,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行政调查,司法机关依法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刑事诉讼。
办理哪些业务需要身份证件?
客户开立、挂失、注销账户、挂失交易密码、修改基本身份信息等资料,开通网上交易、电话交易等业务时,应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并填写基本身份信息。
代办客户如何配合身份识别?
客户代理他人办理金融业务,应出示被代理人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填写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和号码等信息。
存续期间需持续履行身份识别吗?
是的,金融机构还要持续地关注客户及其日常经营活动及其他金融交易情况,并及时提示客户更新资料信息。
客户变更信息时,需要重识别吗?
是的,当客户要求变更姓名或名称、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种类、身份证件号码、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信息时,金融机构应当重新识别客户,客户应向金融机构出示相关信息。
除核对身份证外,还采取哪些措施?
金融机构还可采取要求客户补充其他身份资料或身份证明文件,回访客户,实地查访或者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实等措施。如金融机构目前能联网核查居民身份证信息。
客户提交的身份证件过期怎么办?
应及时更新身份信息,若未在合理期限内更新且无合理理由的,金融机构应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
金融机构上报哪些可疑情况?
客户拒绝提供有效身份证件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更新客户基本信息,或者金融机构在采取必要措施后,仍怀疑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善性时。
业务部分符合特征,会拒绝交易吗?
交易符合可疑交易报告标准,并不意味着客户就是洗钱分子,因此金融机构要针对不同情形,采取不同措施,比如你去银行开户时说你没有身份证或者使用假名开户,银行肯定会拒绝。不涉及到这一特征的业务,比如你的账户资金进出很频繁,与你的身份或经营状况不符,银行不会拒绝办理业务,但会作为可疑交易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