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园一体研学并进、跨界协同 环巢湖文化塑校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馆园一体研学并进、跨界协同 环巢湖文化塑校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巢湖学院通过"馆园一体、研学并进、跨界协同"的育人模式,将环巢湖文化融入校园建设、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中,以实现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处于巢湖之畔的巢湖学院一直谨记教诲,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把握理解"巢湖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丰富内涵,着力在"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落实上下功夫。学校通过深入挖掘"环巢湖文化"的风韵之美,推进环巢湖地区特色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一体化建设,逐渐形成了"馆园一体、研学并进、跨界协同"的育人模式。
校园景观/环巢湖文化展馆
馆园一体,重构地域文化管理"新场景"。2023年,巢湖学院对校园空间进行了优化与调整,着力提升教育环境。学校将环巢湖地区精神厚重的红色文化、天人交融的生态文化、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等融入校园景观建设,精心构筑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园、生态园、廉洁园等新场景,开发馆园一体化文化育人资源,全力传承和发扬环巢湖文化"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历史意蕴与时代精髓,促进地域文化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研学并进,建设文化塑校育人"蓄能池"。学校一直坚持将环巢湖文化精髓融合浸润于学校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等要质,构建地域性强、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塑校育人体系,建设环巢湖文化塑校育人的"蓄能池"。2024年,安徽省教育厅相继公布了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和高校协同育人项目名单,巢湖学院主持与联合他校申报的"文博旅游学"、"环巢湖红色文化传承基地"、"环巢湖流域历史文化资源整理与高质量发展研究"等项目成功入选,为环巢湖文化的研究及其塑校育人活动的实施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依托"环巢湖文化展馆",深化地方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开设了《环巢湖文化概论》《环巢湖红色旅游资源观览》《巢湖非遗》《巢湖民歌》等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行,学校还打造了"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多元教育实践和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增强了师生新知新觉能力。
跨界协同,增强文化保护传承"动力源"。以校地合作、跨学科合作为杠杆,以服务三地一区、大美巢湖建设为需要,整合文学、艺术、音乐、文旅、体育和信息技术等学科人才资源,以高雅艺术进校园、地方文化剧目展演、非遗文化创意运营、志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为载体,促进优势集聚,深入社会实践,打造环巢湖文化塑校育人的"动力源"。2024年6月,巢湖学院开展文化服务民生专项行动,畅通"资源挖掘—剧本创作—公益巡演"渠道,打响了"南巢心声"民歌美育品牌。节目展演过程中,提升了校地、跨院师生团结协作、踏实肯干、笃行致远的品质,打造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文化育人环境。
"南巢心声"巢湖民歌专场音乐会
总的来说,巢湖学院通过整理挖掘环巢湖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精髓,融汇大湖名城历史变迁与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寻求历史与时代交汇点,以现代文艺表现手法、数智赋能载体形式等彰显环巢湖文化时代价值,将文化精神融合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在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文化理论研究、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活动、文化传播交流等方面赋能增效,形成了较好的示范辐射效应,为打好"巢湖名片"增添了新内容,为新时期高校文化创新提供了新案例,为文化强省战略提供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