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从贫困家庭走出的玻璃大王
曹德旺:从贫困家庭走出的玻璃大王
从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到创立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之一,曹德旺的创业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本文将为您讲述这位中国企业家如何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和不懈的努力,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帝国。
二十世纪中期,突如其来的战争在上海打响,因时局动荡不安,曹德旺一家被迫迁往福建老家——福清市。
考虑良久,父亲曹河仁决定走水路,于是带着全家人坐上油轮,而家产财物则被分开安排在另一条运输船上。
只见一艘远航的油轮在海面上缓缓前进,站在一旁的女子怀中还抱着一个年幼的小孩子,曹河仁尽管面上不显,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不安感。在看似平静无澜的大海深处实则暗潮汹涌,一不小心就会被卷入深渊。
然而,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等到一家人纷纷上岸之后,全部的家当却一直无影无踪,随后有人称是被日军的无情炮弹给击沉了。在颠沛流离的年代,曹德旺一家人末路穷途,只好把苦水往自己肚里咽。
父亲曹河仁并没有一蹶不振,有过创业经验的他决定从头再来,要努力奋斗撑起这个家,给孩子们做好榜样,成为家庭最坚实的依靠。
而此时的曹德旺才刚刚两岁,还未来得及享受太多富裕的生活,就要经历这看不到头的苦难。因此,自他懂事起,家道中落的曹德旺早早便体悟到了世间的冷暖炎凉。
那时的他们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总是会饿着肚子,而母亲心疼他们却也变不出什么好吃的来,背地里哭了不知多少次。
小小的曹德旺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但他从来不抱怨。因父母都受到过教育,明白教育对孩子重要性,宁可少吃饭不买衣服,也要让兄弟俩去学堂念书。
但又因家庭条件实在是十分有限,因此等到曹德旺上学时已经九岁了。此时的曹德旺虽然年龄上比周围的学童都要大,可实际看上去却与他们
并没有太大分别,这也正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所造成的。
因学习启蒙比较晚,曹德旺在读书方面的天赋并没有哥哥学得好,再加上家境实在困难,这一下供两个学生不免显得非常吃力,让原本就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于是,在曹德旺十四岁时就辍学回家了。
后来又长大一些,曹德旺便跟随父亲一同打拼,年少的他开始帮着父亲倒卖烟丝,这份“职业”对于他来说风险很高,很容易被他人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直到一九六六年,由于烟丝生意太难做,他们父子俩决定改行,做起了卖水果的生意。
在做生意期间,父亲曹河仁经常会给他讲述自己早年经商的事情,也不断为他传输一些关于经商的小技巧、小窍门。于是,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曹德旺坚信勤劳的双手能够改变命运的力量,开始探索经商之路。其间,他做过苦力拉板车、倒腾过木耳、在水库打工、做修理工等等,可以说只要是不犯法的生意他都干过。
直到一九七六年,曹德旺在一次偶然间闯入玻璃的世界,他参与筹建了福清市高山镇的异型玻璃厂,还当起了采购员。他那时并没有料想到,自己的这次意外的机遇竟影响并改变了他的一生。
后来曹德旺回忆称,参与筹建玻璃厂并没有其他想法,那时的他只是简单地想要离开农村,到大城市里去发展。
十几年后,由于玻璃厂所生产的质量欠佳等原因,导致玻璃厂效益不景气,濒临倒闭,而当时的公社领导找到曹德旺,想让他承包下来。要说,这么一个年年亏损的厂子任谁都避而远之,但在商业圈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曹德旺却反其道而行之,决定承包这个公司,并且表示,他要当这个工厂的经营管理者。
之所以会接手,那必然有着他的道理。曹德旺凭借着自己的商业头脑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将工厂的业绩提上来了,从亏损转为盈利,净利润还超过二十万元。
此时,他并没有转型到汽车玻璃领域,直到一次巧合出现,让他窥探到其中的巨大商机。
这天,曹德旺在外游玩时为母亲买了根拐杖,出租车司机生怕他弄坏自己的车玻璃,一路上多次提醒他要小心些,这玻璃可贵着呢。交谈后,曹德旺震惊了,看似小小的一块汽车玻璃竟然要几千块,这也为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回到工厂后,曹德旺一心扑到玻璃上,每天工作、加班、查找翻看各类相关资料,学习并了解关于汽车玻璃的研究与前景。
于是,在他接手的第二年,曹德旺就将生产的主要方向转为汽车玻璃。这一下可了不得,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曹德旺成立的福耀玻璃有限公司彻底改变了中国汽车玻璃市场被国外垄断的历史,他不仅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垄断,而且还带领我国走上了自主研发新阶梯。
而福耀玻璃目前已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占中国汽车玻璃百分之七十的市场份额,同时还为宾利、宝马、奥迪、奔驰、路虎等豪华品牌提供全球重要的配套服务,是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厂商。在国外也都设有工厂,多年来,福耀玻璃坚持投入巨额研发费用,自主研发高新技术产品,拥有世界顶级的制造水平,且拥有独立知识产权。
然而树大招风,在中国刚加入世贸组织不久,加拿大和美国先后将“福耀玻璃”以反倾销的“罪名”告上了法庭。
身正不怕影子斜的曹德旺自然没在怕,专门成立反倾销应诉小组,带领团队开启了数年的艰苦奋战,耗费一亿之多,打赢了这场举世闻名的官司,而曹德旺也成了中国反倾销胜诉第一人。
这老话说得好,人红是非多。就在曹德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之时,也有一些人对于他“白手起家”的故事发出了质疑,因曹德旺的哥哥时任福建省高官,便有人捕风捉影,说他是借了哥哥的“光”才能有如今的成就。对此,曹德旺也曾多次公开声明:我创业至今,从未动用过哥哥的任何“”政治资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纵观曹德旺先生的整个创业发展史,不得不为他乱局之中脱颖而出的气魄所打动,于危难之间勇担重任,从此便专注于生产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汽车玻璃。
曹德旺的个人能力以及为国作出的贡献大家都有目共睹,至于“有心人”如何去揣测他,都不过是随意猜测罢了。曹德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还是要归功于自己敏锐的商业头脑以及在适当时抓住机遇,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