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市:“候鸟人才”赋能经济发展
湖北恩施市:“候鸟人才”赋能经济发展
湖北省恩施市通过实施"候鸟人才"政策,成功吸引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恩施市如何利用其独特的硒资源,通过柔性引才、建立人才工作站、深化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吸引和利用高层次人才,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近日,湖北省恩施市“候鸟人才周”圆满落幕,恩施市以活动为契机,大力集聚“候鸟人才”力量,下好人才“先手棋”,一体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探索出“候鸟人才”服务山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才工作模式。
恩施州2024年“候鸟人才周”开幕式。(陈琢 供图)
以“硒”引才健全机制
恩施市拥有独立硒矿床、天然富硒生物圈、超聚硒植物堇叶碎米荠三张名片,为开展“硒”科研、发展“硒”产业提供了沃土。恩施市围绕“硒”产业发展需求,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才理念,跟进完善《硒都菁英汇柔性引才办法》《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特聘办法》《恩施市硒都聚才实施办法》等人才引进政策体系,细化“候鸟人才”支持措施和待遇落实办法12项,把“硒”资源转化为吸引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型“候鸟人才”650余名。建立《人才工作年度重点项目清单》,推行市领导领办人才工作项目机制,以“人才服务月”为抓手,从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做实人才服务工作,开辟“候鸟人才”绿色通道,出台人才房票补贴细则,设立“候鸟人才”临时党支部21个、“候鸟驿站”47个,实现“候鸟人才”参与地方建设有渠道、有阵地、有保障。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专家(中)查看新培育的富硒油菜品种长势情况。(袁航 供图)
筑“巢”留才强化合作
在“候鸟人才周”活动中,由企业与武汉轻工大学签约共建的“候鸟人才工作站”,荣获优秀平台奖。“候鸟人才工作站”成功吸引了40余名“候鸟人才”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硒产业发展汇聚了大批行业领军人才,攻克了硒多肽分离提纯与过程控制技术难关,生产出硒多肽与硒蛋白系列产品。恩施市积极挖掘州、市同城区位优势,发挥“硒”资源优势,对接院士专家企业行、百校联百县两大行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平台孵化”,建成了硒产业领域专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国家级双创平台4个、研发平台2个,省级双创平台18个,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3个,依托硒都茶城、土家女儿城等成熟商圈资源,搭建“候鸟人才”基地3个,新引进120余名硒领域高层次“候鸟人才”来恩施开展硒资源研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传承人在交流制茶技艺。(袁航 供图)
聚“产”用才服务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团队深入恩施市各乡镇茶叶主产区调研指导,建立专家工作站开发特色茶深加工产品,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2024年,恩施市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恩施玉露”茶叶入选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以科研平台建设为契机,恩施市不断壮大特色产业,撬动规上企业和科创型企业投入研发资金6000余万元,整合行业资源成立人才服务专班,提供“一站式”个性服务,聚力打造人才全周期服务体系。对接武汉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科教资源,推动产学研合作,引导“候鸟人才”以顾问指导、短期兼职等方式参与硒产业技术攻关,累计解决富硒食品精深加工、硒保健食品开发等领域技术难题24项,取得国际领先成果5项,带动企业增收10亿元。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