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聚酯纤维的前世今生
涤纶:聚酯纤维的前世今生
涤纶,又称聚酯纤维,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领域的合成纤维。从日常衣物到工业用品,涤纶凭借其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详细介绍涤纶的分类、性能特点、用途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涤纶的分类
涤纶长丝的品种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产品类型、用途、线密度、光泽度以及加捻方法等。其中,按产品类型分类最为常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初生丝:包括未拉伸丝(UDY)、半预取向丝(MOY)、预取向丝(POY)和高取向丝(HOY)。
- 拉伸丝:包括拉伸丝(DY)、全拉伸丝(FDY)和全取丝(FOY)。
- 变形丝:包括常规变形丝(TY)、拉伸变形丝(DTY)和空气变形丝(ATY)。
- 未拉伸丝(UDY):纤维分子基本没有取向,强度低、伸长大、尺寸稳定性差,一般不能直接应用。
- 半取向丝(MOY):纤维分子已有少量取向,但结构状态仍然不够稳定,不能直接应用。
- 预取向丝(POY):已经过适度拉伸,有一定取向度,但强度和伸度仍不宜直接用于加工织物。
- 高取向丝(HOY):采用一步法超高速纺丝制得,纤维分子取向度高,但伸长和热收缩较大,不能满足一般服用要求。
- 拉伸丝(DY):通过纺丝、低速拉伸制成,结晶度在40%左右,平直、光滑,相互间排列紧密,蓬松性较差。
- 全拉伸丝(FDY):由纺丝拉伸一步法制得,质量稳定,毛丝、断头少,染色均匀性好,是比较理想的高速织造加工用纱。
- 常规变形丝(TY):由纺丝卷绕一拉伸加捻一假捻变形的三步法工艺制得,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蓬松性,尺寸稳定性较好。
- 拉伸变形丝(DTY):一般使用POY为原料,通过拉伸变形一步法制得的低弹丝,质量稳定,强伸度已满足服用要求。
- 空气变形丝(ATY):丝的表面有无数小丝囤,具有短纤纱的外观,覆盖效果和保温性与精纺纱相似。
近年来,涤纶长丝新品种不断涌现,包括差别化纤维、功能型纤维和仿真型纤维。随着仿真丝技术的发展,涤纶单纤维丝向细纤化方向发展,已经能生产出线密度为0.00011dtex的超极细纤维。
涤纶的性能特点
涤纶材料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性能特点:
PET化学结构式
- 强度高:短纤维强度为2.6
5.7cN/dtex,高强力纤维为5.68.0 cN/dtex。涤纶的耐冲击强度高,是锦纶的四倍,是粘胶纤维的二十多倍。 - 弹性好:当材料拉伸达到6%时,也可以完全恢复,尺寸稳定性好。弹性模数为22
141cN/dtex,比锦纶高23倍。 - 耐热性和绝热性好:聚酯的熔点为255~260℃,在150℃空气中加热1000h,稍有变色,强力下降不超过50%。
- 热塑性好,抗熔性较差。
- 耐磨性好:涤纶耐磨性仅次于锦纶,优于化学合成纤维和其他天然纤维。
- 耐光性好:涤纶织物的耐光性略逊于腈纶,但胜过天然纤维织物。
- 耐腐蚀:涤纶具备耐漂白剂、氧化剂、石油产品、酮类及无机酸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抗酸碱性、抗紫外线的能力,不怕霉,且耐稀碱,但热碱可使其分解。
- 不易褪色:涤纶色牢度好。
- 吸湿性较差:洗后极易干燥,且吸湿性强度几乎不变。
- 起球:涤纶易起球,且不易脱落。这是由于织物中的单丝松散和断头造成的纤维球。因为纤维强度高,纤维球被保留在织物上。而改性后的低抗拉强度的涤纶不易起球。
涤纶的用途
涤纶长丝早期主要用于丝绸服装,随着各种加工技术的开发,现已扩展到仿毛、仿麻、仿棉等整个衣着领域,并向装饰、产业和非纤化等领域发展。具体应用包括:
- 服装:从内衣、衬衫、夹克衫、西装到外套、滑雪衫等。
- 装饰:头饰、围巾、窗帘、挂毯、地毯、沙发套、汽车坐垫套、雨披、台布、伞等。
- 床上用品:床单、被面、枕巾、被套、床罩、蚊帐、被子等。
- 工业用:缝纫线、帘子线、传送带、滤布、绳索等。
- 非纤化:仿皮制品、膜、瓶等。
涤纶的发展
聚酯是由英国的J.R温菲尔德和J.T迪尔森于1941年发明的。聚酯大分子不仅有刚性的苯环,而且有脂肪族的链节,因而可熔融加工,而且其大分子有足够的刚性,赋予纤维高的初始模量。所以,很快在1947年由英国化学工业公司(ICI)进行了工业化实验;1951年,美国杜邦(Du Pont)公司建成了年产16000吨的聚酯生产厂首次实现了涤纶工业化生产。随后,德国的赫斯特公司、恩卡公司和格拉斯道夫公司、法国的隆波朗公司、意大利的蒙的迪公司、日本的东丽公司和帝人公司均引进英国技术,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投产。在刚开始的几年内,短纤维生产发展迅速,而在1960-1985年间,长丝发展迅速。产量平均每年递增314%,而短纤维仅为178%。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合成纤维发展迅速,聚酯产量在1972年跃居世界合成纤维首位之后一直保持至今。2007年,全球的聚酯纤维产量为3070万吨,其中涤纶长丝为1830万吨。
我国聚酯纤维的工业化生产发展较晚。1965年,聚酯纤维产量只有100吨,约占全国合成纤维总产量的1.9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引进聚酯纤维生产设备和技术,并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生产。在1996-2003年间,我国涤纶长丝产量增长比短纤维快,平均年递增达82万吨,占世界年均增量的一半以上,成为推动世界聚酯纤维增长的主要国家。2007年,我国涤纶长丝的产量为1220万吨,中国聚酯总产量占世界的比例为62.5%,成为全球最大的涤纶长丝生产国。我国涤纶长丝不仅产量发展迅速,而且注重新品开发,2007年纤维的差别化率达48.5%。我国年产15~20万吨大型聚酯成套装置,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万吨单位投资从“八五”、“九五”期间的8500万元下降至1300万元,单位投资下降85%。“十五”期间,新建成的1562万吨聚酯中,75%的生产能力使用我国自主研发技术,另外的25%虽然由国外承建,但其中60%~70%仍然采用国内技术装置。我国自主研发的涤纶长丝、短纤维生产技术使单位投资比“九五”下降了92%。进入21世纪以来,以“大容量、高起点、低投人”的国产化聚酯工程和“多头、高效低耗、精密化、柔性化”的纺丝技术为代表的先进产能得到迅速发展,到2007年年底,已占到装置产能的83.5%。
纵观我国涤纶长丝生产技术的发展过程,虽然产业起步较晚,但是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涤纶长丝生产国,并且在新品开发、纤维差别化率体系形成、成套装置国产化、万吨单位投资率、自主研发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涤纶长丝技术现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与解决,将是我国涤纶产业突破瓶颈取得新进展的关键。
我国涤纶代表性生产企业
-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 PTA、聚酯和涤纶纤维制造为主业的大型股份制上市企业,具备1000万吨原油加工权益量、420万吨 PTA、810万吨聚合、860万吨涤纶长丝年生产加工能力,主导产品为涤纶长丝以及聚酯切片。
-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以“涤纶+锦纶”双纶驱动的石化产业链为核心业务,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牵伸丝(FDY)、涤纶加弹丝(DTY)、短纤等差别化产品等。
- 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覆盖差别化 POY、FDY、DTY 聚酯长丝和织物面料型、针织棉型、缝纫线型、非织造型等短纤等多个中高端系列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