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培育新动能 抢滩新经济
金昌市:培育新动能 抢滩新经济
金昌市作为甘肃省重要的工业城市,近年来在培育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金昌市深入实施强科技、强工业行动,持续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着力培育"2+4"现代化产业集群,加快实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竞争新优势,让镍都焕发新活力。
甘肃亿镍新能源产业研究中心。
甘肃金拓锂电公司智能化生产线。
金川集团镍盐公司10万吨硫酸镍溶液提升项目萃取生产现场。
金川集团镍合金有限公司镍板带材生产车间。
甘肃金宏翔新能源公司新能源电池生产线。
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堡工业园区。
构建优势产业集群 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基本盘
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32亿元,同比增长18.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24.1%;实施招商项目96项,到位资金88.13亿元,同比增长63.74%。
金昌矿产资源丰富,镍储量居世界第三,铜、钴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二,具有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及电池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借助独特的资源优势,金昌市加快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2吉瓦时磷酸铁锂储能电池、10万吨动力电池用硫酸镍、日产25万只锂离子电池等一大批链上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新能源电池产业串点成线、扩链成网,形成龙头企业带动、重大项目支撑、上下游企业协同集聚发展的产业生态。
目前,金昌市新能源电池原材料及辅材本地供应率已达75%,成为全省最大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基地。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做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面
金昌设立市级专项开展"新质生产力"课题研究,对院士工作站建设给予专项支持,有效发挥高端人才在重大项目研发、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动科技型企业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以项目、平台引人育人。围绕产业链推进链主型创新企业培育,着力培育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重点企业,不断壮大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力军队伍。
2023年,金昌在全省率先推出"科创贷"融资产品,探索实施科技计划后补助项目、规上企业研发引导专项,支持新能源电池产业研究院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实现民营企业建立省级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这两年,金昌还先后组建了"甘肃省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及新产品开发创新联合体""金昌市氯碱循环化工产业创新联合体""金昌市有色金属固危废资源综合利用创新联合体""金昌市高品质蔬菜产业创新联合体",依托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攻破锂离子电池用镍带、高端半导体芯片用超高纯镍钴铜材料、高性能锻造板材等一系列新产品制备关键技术和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研发的高精电子铜箔、纯镍宽幅带材、3D打印用高温合金粉末等一批有色金属新材料、新产品进入生产阶段,并成功推向市场,部分产品和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进口替代……金昌充分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号"平台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升级、"卡脖子"技术攻关等领域的支撑辐射功能,成功破解了一个个制约产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升级提供了强劲支撑。
2023年3月,金川集团镍盐有限公司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创建"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是我省唯一入选的企业。
加快传统产业"三化"改造 挖掘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在智能化改造方面,金昌全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加快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全面推动产业数字化。
加快数字技术赋能。金昌以金川集团为"龙头",以规上工业企业为"主战场",充分利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关键设备自动化改造、主产线数字化升级、企业业务流程和设备上云上平台,促进工业大数据挖掘和要素价值释放,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同时,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在中小企业先行先试,打造智能制造新体系。试点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产业大脑等平台,积极推广网络化协同模式,开展数字化产业创新场景应用,金川数智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实验室"、"信息港如意云"等平台金昌节点上线运行,进一步打破了产业链"数据孤岛"。
在绿色化改造方面,金昌扎实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行动,积极推广资源循环生产模式,建立产业共生体系,建立尾矿、镍冶炼渣、磷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中心,攻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关键瓶颈技术,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实现产业间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全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6家、省级绿色产品2个、省级节水型企业8家。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