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为海南海洋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强化科技支撑 掘金蓝色粮仓
院士专家为海南海洋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强化科技支撑 掘金蓝色粮仓
海南作为全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在发展水产种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在第四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上,多位院士和专家齐聚一堂,为海南海洋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共同探讨如何强化科技支撑,掘金“蓝色粮仓”。
图:智慧孪生实验系统展示
水产南繁育种频频上新
近日,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里,科研人员正在培育国际上首次实现全人工室内繁育的东星斑鱼苗。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包振民院士团队成员汪波介绍,团队于2024年突破了东星斑工厂化全人工繁育技术壁垒,为东星斑的良种培育奠定基础。
海南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持续汇聚创新要素,打造南繁种业创新策源地。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表示,红瓜子斑人工养殖在海南已初步实现产业化,今年该团队将进一步攻关红瓜子斑人工工厂化养殖育苗的难题,首批全人工养殖的商品鱼将于2026年上市。
图:嘉宾观察玉米植株
深海养殖产业方兴未艾
目前,海南已建成8个海洋牧场,以石斑鱼、鲑鳟鱼等为主要养殖品种。2022年,龙栖湾智慧海洋牧场下水海南首座半潜式抗风浪绿色智能养殖休闲旅游平台“普盛海洋牧场1号”,上榜第八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23年,第二座半潜式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普盛海洋牧场3号”投入生产使用;2024年,该牧场养殖军曹鱼约10万尾,持续加大养殖投入。
科技攻关还需持续发力
海南正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坚持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打造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执行院长邵长江透露,采用全基因组选择育种获得凡纳滨对虾“蓝茵速丰SF18”新品系,开发卵形鲳鲹20K液相育种芯片“金芯1号”,助力海南“向种图强”“向海图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团队在海南迎来佳音。陈松林表示,红瓜子斑苗种培育为工厂化和深远海研制开发了一个新的养殖对象;建立东星斑抗哈维氏弧菌病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研制出东星斑抗哈维氏弧菌病育种基因芯片“东芯一号”,有效推动东星斑基因组选择技术产业化应用以及分子育种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