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空调和供暖,古人如何取暖?
没有空调和供暖,古人如何取暖?
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北方地区已进入供暖季,人们纷纷在社交平台上表达对暖气的期待。然而,在古代没有空调和暖气的时代,古人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季呢?本文将带你穿越时空,探索从远古到明清时期的取暖智慧。
远古时期:火堆与火塘
早在旧石器时代,生活在辽宁营口金牛山的早期人类就已经学会了在冬季靠火取暖。考古发现显示,金牛山人在洞穴中垒起圆形石头圈来维持火势,白天外出打猎,晚上则围坐在火堆旁取暖。
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
进入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将火堆搬入室内,发明了"火塘"。火塘是在房屋中间挖一个小坑,四周垒上砖石,既能挡风又能持续助燃。考古发现火塘边埋有存放火种的陶罐,可见其使用之频繁。
春秋时期:可移动的取暖器具
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可移动的取暖器具——镣炉,类似于现代的火盆。同时,"烧地卧土"的取暖方式也开始出现,即将地面用火烤热后再躺卧其上。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宋国宦官柳通过在宋元公坐卧之处烤地取暖,成功获得其恩宠。
清晚期·歙石镂空铜盒暖砚(故宫博物院藏)
秦汉时期:大型供暖设备与温室
秦代咸阳一号建筑遗址中发现的壁炉堪称大型供暖设备,其设计精巧,能有效散热并延长燃烧时间。西汉时期,人们发明了以花椒泥涂壁的温室,保温效果极佳,甚至能在冬季赏花。
明清时期:火炕与地暖
魏晋时期出现的"两用灶",即暖床,到了辽金时期演变为火炕。明清时期,紫禁城更是出现了最早的地暖系统,通过地下火道将热量传送到室内,形成"暖阁"。
深受康熙皇帝赏识的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曾赞叹:"在北京双脚却总是舒适而暖和。适度的热量均匀地充满在房间的每个角落。"
古人的"暖宝宝"
除了大型取暖设备,古人还发明了许多取暖小物件。卧褥香炉、手炉、暖椅、铜暖砚等应有尽有。这些发明不仅提供了温暖,还兼具美观与实用性。
卧褥香炉
暖椅
清·赤铜暖砚
从远古的火堆到明清的地暖,古代劳动人民为取暖做出了无数尝试与探索。这些智慧结晶不仅体现了古人的创造力,也为现代取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