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成语“大器晚成”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成语“大器晚成”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oxuemeng.com/chengyu/499437.html

"大器晚成"这个成语我们耳熟能详,但你知道它出自哪里吗?又蕴含着怎样的人生智慧?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个成语的出处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出处与释义

"大器晚成"最早见于《老子》四十二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能担当重任的人物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这个成语常用来鼓励那些长期不得志的人,告诉他们成功可能来得晚一些,但终究会到来。

崔琰的故事

三国时期,袁绍身边有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学习武艺,直到二十三岁才开始接触《论语》、《诗经》等经典著作。崔琰为人正直,很有见识,深受朝廷官员的推崇,连曹操都很敬重他。

当时,袁绍手下的士兵非常残暴,甚至会挖开坟墓毁弃敌人的尸骨。崔琰劝说袁绍下令禁止这种行为,袁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封他为骑都尉。

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谋划策。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崔琰却反对说:"自古以来都是立长子,怎么能立小儿子呢?这是不可以的。"尽管曹植是他的侄女婿,他也没有偏袒,这种公正得到了曹操的佩服。

崔林的佐证

崔琰在识别人才方面很有眼光。他的堂弟崔林年轻时没有什么成就和名望,亲戚朋友都瞧不起他。但崔琰却对这位堂弟相当器重,常常对别人说:"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意思是说,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

后来,崔林果然没有辜负崔琰的期望,先后在曹操和魏文帝曹丕手下担任重要职务,最终成为魏国的重臣,被封为安阳乡侯。

这个故事生动地诠释了"大器晚成"的含义,告诉我们:真正的才能需要时间的磨砺,不要因为暂时的平庸而轻视一个人,也不要因为暂时的挫折而放弃自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