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十三章内容概括
《经典常谈》十三章内容概括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著作,全书共十三章,涵盖了从文字学、历史学、哲学到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以下是该书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概括:
《〈说文解字〉第一》: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结构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周易〉第二》:八卦是圣物,辟邪只是它的小神通,它的神通在于能预知未来,预测吉凶。《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书,也是儒家和道家的重要经典,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尚书〉第三》:《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历史,被称为“上古帝王的书”。它记录了上古时期帝王的言行,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
《〈诗经〉第四》:诗歌源于民间歌谣,人们在自己高兴或悲伤时常常愿意倾诉心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礼第五》:儒家主张以礼治国,认为礼是治理国家的关键。《三礼》包括《周礼》、《仪礼》和《礼记》,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文献。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记载了古代朝廷的大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而《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是解释《春秋》的三部传。
《四书第七》:这四种书籍被规定为人人必读,因为它们具有重要的价值,而朱熹的注释也被认为是更好的、更实用的。《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战国策〉第八》:“游说人主不能得到金玉锦绣和卿相之尊,这是不可能的!”这是战国策士的想法。《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
《〈史记〉〈汉书〉第九》:《史》《汉》两书内容丰富且精选,组织和描写都非常出色,被誉为优秀的史书。《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
《诸子第十》:一些智者对当时局势有不同的看法和建议,试图改变动荡局面使其稳定。这一章介绍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
《辞赋第十一》:赋似乎是中国的特有文体,虽然带有韵律,但更接近散文而非诗歌。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诗第十二》:诗最初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创作的,后来也成了供乐工歌妓演唱供皇室欣赏的娱乐方式。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唐宋时期的诗歌发展。
《文第十三》:中国正在经历现代化进程,语言现代化也是自然而然的趋势,不足为奇。这一章讨论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强调了语言现代化的重要性。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