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重识薛家(增五)太子李承乾被废,李世民为何不立李泰为新太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重识薛家(增五)太子李承乾被废,李世民为何不立李泰为新太子?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38308784_121164222/?pvid=000115_3w_a

在唐朝贞观年间,李承乾与李泰之间的太子之争可谓是惊心动魄。李承乾因谋反被废,李泰却未能如愿登上太子之位,最终李世民选择了默默无闻的李治为新太子。这一历史谜题一直困扰着后人,那么李世民究竟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

在贞观年的中后期,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之争在朝廷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太子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母亲为长孙皇后,从李世民即位起便被立为太子。魏王李泰是李承乾的弟弟,是长孙皇后所生的嫡次子,也是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因为从小聪明过人,在文学上很有天赋,所以受到李世民的宠爱。

两人在太子位上掀起了政治斗争,甚至波及到了整个朝廷。最终李承乾为了维护自己地位而与侯君集、李元昌等人密谋造反,失败后被废为庶人,发配黔州。可李泰并未因此被立为太子,反被降封为东莱郡王。太子之位却被他们的同母弟弟,李世民第九子,晋王李治所得。

对于李承乾与李泰之间的政治斗争,历史上的学者们众说纷纭,提出了不少颇具争议的结论。作为谋反失败的废太子,李承乾没有被杀,只是被废为庶人后发配黔州,这已经是李世民顾念父子之情了。而作为政治斗争的胜利者,李泰却并没有如愿的成为新太子,反而获罪被降封为东莱郡王,这让很多人无法理解李世民如此操作的想法。而作为他们两位的同母弟弟,晋王李治在政治斗争中默默无闻,却捡漏成为新太子,最终继承唐帝国,成为开创永徽之治的唐高宗。那么问题来了,李世民为什么不选李泰,而选默默无闻的李治为太子呢?

李世民对李泰的戒心

李世民对李泰的戒心,主要源于李泰在争夺太子之位时的种种行为。据《资治通鉴》记载,李泰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包括贿赂朝臣、收买人心等。这些行为让李世民对其产生了深深的戒心,担心他一旦登上皇位,会重蹈隋炀帝杨广的覆辙,成为一个暴虐的君主。

李世民对李治的偏爱

李世民对李治的偏爱,主要源于李治的温和性格和良好的品德。据《旧唐书》记载,李治自幼聪明好学,性格温和,深受李世民的喜爱。李世民认为,李治的温和性格和良好的品德,能够保证他在登上皇位后,不会重蹈隋炀帝杨广的覆辙,成为一个暴虐的君主。

长孙无垢的承诺

长孙无垢是李世民的妃子,也是李治的母亲。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在选择继承人时,曾经向长孙无垢承诺,如果李治能够健康成长,就立他为太子。这个承诺,成为了李世民选择李治为太子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世民的个人意愿

李世民的个人意愿,主要源于他对李泰的失望和对李治的期望。李世民认为,李泰虽然聪明过人,但在争夺太子之位时的行为,让他失去了登上皇位的资格。而李治虽然默默无闻,但他的温和性格和良好的品德,让他成为了李世民心中的理想继承人。

综上所述,李世民之所以选择李治而非李泰为太子,主要是出于对李泰的戒心、对李治的偏爱以及对长孙无垢的承诺等因素的综合考量。这一选择,不仅体现了李世民作为一位明君的智慧和远见,也成为了唐朝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