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分寸感,是一种点到为止的默契
成年人的分寸感,是一种点到为止的默契
成年人的分寸感,是一种点到为止的默契:我说我有事,你不要问我什么事;我说我在跟人吃饭,你不要问我跟谁吃;我说我在陪一个朋友,你不要问我男的女的……要是能说,我可能早说了。
ig:sooyoungchoi//Instagram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就像没有永远的敌人。成为好朋友的前提条件,不仅是志同道合、三观一致,还需要彼此有独立的生活空间,以及适可而止的沟通。
成年人的分寸感,是一种点到为止的默契:我说我有事,你不要问我什么事;我说我在跟人吃饭,你不要问我跟谁吃;我说我在陪一个朋友,你不要问我男的女的……要是能说,我可能早说了。
倒也不是不能说,我可能不想说。倒也不是不想说,我可能只是不想跟你说。生活轨道有交集,才有机会成为朋友,但只有保持平行,才能走得更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适当的距离。有氧气,才不会窒息。
缺乏适度的敏感力和分寸感,就会一不小心沦为别人眼里的讨厌鬼
dikushin//Getty Images
前几天,朋友生日聚会,其中有位女孩应该是跟着朋友第一次来,跟大家都不太熟。其实熟不熟倒也无所谓,大家都是成年人,慢慢会热络起来。
按照正常的流程,一般是酒过三巡,兴致已高,大家会转场酒吧,听听歌,喝点小甜酒,分享一下彼此的生活近况,聊聊时事新闻,谈谈人生梦想。
但这个女孩有点不按常理出牌,甚至可以说是冒昧。到了酒吧才刚落座,她就格外热情地叫着这个姐姐、那个妹妹的,还过来拉我的手:“姐姐,我听说你是写书的,好厉害啊,我从小就羡慕能写很多字的人”、“你能给我签个名吗?签在我衣服上,我也有文化圈的朋友了。”、“我们加个联系方式吧。”
Catherine Falls Commercial//Getty Images
说实话,我有资深社交恐惧症,一时间被她搞得也有点不知所措,但我还是尽量附和她,一是想她年纪还小,可能真的就是爽直罢了,二是不想破环那天的聚会气氛。
谁知是我太单纯了。又过了十几分钟,她就开始畅聊起了自己的私生活,比如现任男友是她如何从其他女孩子手里抢来的,喜欢一个乐队的鼓手,于是谎称自己是对方女朋友冲到后台要联系方式……她说得激情澎湃、津津有味,我们剩下的一桌人面面相觑,满脸问号。
这就是典型的交浅言深,实在是可怕。我当时满脑子只有一句话,快吃快喝,赶紧撤。
大家为什么都不喜欢交浅言深的人呢?
rbkomar//Getty Images
因为成年人是有“自我保护机制”的,对陌生人有所保留,对自己有所保护。
不顾场合、不管分寸,上来就掏心掏肺恨不得把家里银行卡密码都说出来的人,就属于一见面就开始裸奔的选手。而且究其本质,交浅言深的人大多是过于迫切地想要讨好对方,过于迫切地想进入对方的亲密半径。然而感情的积累是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拜托,大家连对方的素颜都还没看过,连个通讯软件表情都还没交换过,有什么资格掏心掏肺呢?
很多交浅言深的人不仅不愿承认自己存在这个问题,还会美其名曰:“我只是比较外向热情,是你们太冷酷了。”
分寸感虽然是一个很虚无的东⻄,但能把握好它的人才会有受欢迎
Adam Hester//Getty Images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热情外向和不懂分寸完全是两回事。
分寸感虽然是一个很虚无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你也很难给它下个定义,但能把握好它的人才会有受欢迎。毕竟分寸感是和舒适感紧紧绑在一起的,而人际关系中,最高级的状态就是,时时刻刻都能让身边的人觉得舒服。
交浅言深的人最容易让人觉得不舒服,因为他们看似“毫无保留”地交付自己的行径,往往会给对方带来一种隐隐的压迫感。
“我都说这么多,你们好歹给点反应啊。”
“我这么声泪俱下,你们怎么可以如此冷淡!”
大段大段倾诉背后的真实意图是逼迫对方与之共情。但共情这件事,两个情绪完全不在一个频率上的陌生人又怎么可能轻易达成呢?
在生活中,对社交距离的把握往往会展露一个人的修为
Maskot//Getty Images
作家周国平说:“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人际交往要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在生活中,对社交距离的把握往往会展露一个人的修为。
口无遮拦的人缺乏自省和智慧;出言不逊的人缺乏换位思考和悲悯。人生没有这么多一见如故和天雷勾动地火的瞬间,切记别给自己加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