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悦读】唐•刘禹锡《乌衣巷》赏析及同步练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悦读】唐•刘禹锡《乌衣巷》赏析及同步练习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21/08/3759162_1147262385.shtml

乌 衣 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词句注释】

  1. 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2. 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南京市秦淮区。
  3.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4. 寻常:平常。

【白话译文】
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创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今南京),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

【作品赏析】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全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朱雀桥边野草花”,诗人开篇没有写乌衣巷,而是先写“朱雀桥”,为什么呢?其一,朱雀桥横跨金陵秦淮河,是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其二,旧时桥上装饰的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曾经住在乌衣巷的豪门谢安建造的。所以,朱雀桥不仅在地理上和乌衣巷有着紧密的联系,它还 联系着乌衣巷的历史,看到此桥,不禁使 我们想到曾经住在乌衣巷的王导、谢安这些豪门贵族不知曾多少次走过这座桥,谢安建朱雀重楼的热闹场景还 历历在目。然而今非昔比,如今朱雀桥边已是杂草丛生,野花蔓延。“野草花”三字,既点出了季节,又渲染了一种荒凉 之色。

“乌衣巷口夕阳斜”,写荒凉 破败的古桥对面,乌衣巷默立在斜阳的残光中。“夕阳”,点出了时间,也突出了日落西山时昏黄惨淡的情景。曾经喧闹的乌衣巷口,如今已经是一片荒凉 寂静。

“旧时王谢堂前燕”,诗人转笔写到空中的飞燕,诗人循着燕子行迹写到,曾经住在王导、谢安庭院中的燕子,如今飞入普通百姓家了。其实,燕子依然住在原来庭院中,只是庭院的主人已经改变。因此,这燕子便成了历史的见证。其中沉浮变幻的苍凉 之感,表露无遗。

这首七绝诗最绝妙的地方,就是诗人精选了典型的景物,并今昔对比,将自己沧海桑田、兴衰变幻的感慨自然地寄寓其中,不着痕迹。语言浅显,而意蕴深沉,余味无穷,有一种独特的委婉蕴藉之美。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陋室铭》《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同步练习】

  1. 一、二句是从朱雀桥、乌衣巷的形象写起,它已是一幅( )图景。
  2. 三、四句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慨,而是用燕子寻不到旧巢这一典型变化来反映( )。燕子寻不到旧巢,随着朝代更迭,煊赫一时的豪门贵族早已不复存在了。
  3. 本诗在表达技巧上两个显著特点是( )。
  4. 本诗写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象,从诗中哪里看出?
  5. 本诗写的是什么地点的什么景物,从诗中哪里看出?
  6. 从诗中写的景物看,反映出当时的什么样的气氛?
  7. 作者对乌衣巷的过去是通过什么景物的形象进行暗示的?从诗中什么地方看出?
  8. 从诗中“旧时”二字,说明作者赋予燕子什么身份?
  9. 这首古诗作者主要感慨什么
  10. 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11. 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2.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13. 本诗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 寂寞衰败(残破荒凉)
  2. 富贵不能永久
  3. 今昔对比,以小见大。
  4. 黄昏时,从诗中“夕阳斜”可以看出。
  5. 朱雀桥边的野草花、乌衣巷的夕阳,从诗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可以看出。
  6. 悲凉
  7. 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的飞燕形象进行暗示的,从诗中“旧时旧时王谢堂前燕”可以看出。
  8. 燕子是历史的见证人,见证了乌衣巷昔日的繁荣。
  9. 这首诗作者主要通过乌衣巷居民的变化来抒写古今盛衰的感慨。
  10. 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11. 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12. 《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13. 诗人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沧海桑田,人生多变的感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