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词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名句。这句词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原文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天空,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
注释
今宵:今夜。
赏析
此句写词人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达到了“景语即情语”的效果,“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真切充分,创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
创作背景
柳永因作词忤真宗,屡试不第,所以心中失意忧愤,常流连秦楼楚馆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全词赏析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黯然销魂。
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充满自信和抱负的才子。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作风。这种生活和创作态度,使他成为词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析
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离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而富有生命力,场面生动逼真。其中的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情感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这首词在章法上不拘一格、变化多端,使得情感与声韵相得益彰,堪称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