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彝族民间文学发展的地域与族群特征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彝族民间文学发展的地域与族群特征论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yizuren.com/yistudy/yxyjjx/47544.html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彝族民间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地域与族群特征而著称。本文将从地理分布、毕摩文化、国家话语等多个维度,探讨彝族民间文学的发展脉络与文化内涵。

彝族支系地理分布与民间文学发展

彝族是一个历史上有共同地域、语言、文化和经济相关的人们共同体,也是一个历史上由种种不同的氏族、部落和部族融合起来的人们共同体。支系繁多、分布地域广泛,这是彝族的重要现实情况。支系繁多的原因之一,与长期多地区地理分布有密切关联。彝族人居住的地区大多山高峡谷,不同的支系,大多形成不同的彝语方言。因此,多支系、多地域和多方言,是彝族的基本特征,同时也为彝族民间文学形成和发展注入了基因。

从地理分布看,980多万人口的中国彝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贵州省毕节市等地区。从彝语方言区看,有六大方言区。从社会历史进程看,自明清“改土归流”以来,受汉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对彝族文化和民间信仰产生较大影响。进一步而言,彝族长期与周边汉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古代社会历史、文化思想对彝族民间文学的体系、分类、内容和功能产生广泛影响,从而构塑了彝族民间文学的多元化主题和多样性题材特征。

彝族毕摩与国家在场

彝族民间文学是彝族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毕摩与国家话语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毕摩是彝族社会的知识分子,掌握彝文,在口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彝文献典籍翻译和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彝族谚语:“头人的知识上百,兹莫的知识上千,毕摩的知识无数计。”毕摩还是大知识分子,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毕摩、大作家举奢哲创作了《彝族诗文论》,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并非绝缘体,而是相互联系和互动共生的关系。彝族民众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作为彝族书面文学的源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养料,对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在古代社会,彝族毕摩在各历史时期的政治地位虽各有不同,但在社会政权中起到特殊的作用。在封建社会,毕摩的社会地位、功能和作用异常重要,自然而然对民众的口头文学和民众之学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彝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作为一种新型国家话语方式,以建构多民族国家和社会主义新文化形式,在民族身份建构和国家认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行为的搜集翻译整理、学术史研究和研究队伍的培养,作为重要的国家话语内容,致力于社会主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构塑。

彝族民间文学的多元一体特征

彝族民间文学的发展是在彝族社会历史、彝族分布的地理格局以及彝族多支系共同发展的多重动力建构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其一,彝族社会历史是彝族民间文学发生的重要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彝族先民的经济生存方式发生变化,对彝族民间文学的文类、题材和主题以及人物均产生重要影响。其二,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族的地理分布格局,因高山与河流的阻隔,气候地势的影响,各地彝族民间文学的发育程度、门类样式也各不相同,彝族先民在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中传承创造的口头文学各具特色。其三,自称和他称繁多的彝族,反映出族源多元、迁徙多样的历史和现实,这些标志正是彝族民间文学中彝族先民的喜怒哀乐、征战迁徙、生产生活和婚姻繁衍等的重要体现。其四,正因为彝族民间文学发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不同,彝族分布地理格局的差异,彝族支系各异的重要原因,云南彝族民间文学与贵州、四川彝族民间文学在具有相当共性的基础上,又具有了自己的特色。但这些差异性融于共同性之中,彝族迁徙历史自北向南,毕摩亡灵指路始终向北,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源远流长,成为中国民族文学多元一体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系云南省社科重大项目“《阿诗玛》文化传承与时代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