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动线中垂直流线的设计要点
医院建筑动线中垂直流线的设计要点
医院建筑动线设计是医院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其中垂直流线的设计更是关系到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患者就医体验。本文将从流线的定义、设计原则、种类、价值、建设原则、人流特点、交通流线需求、物流和信息流等方面,详细介绍医院建筑动线中垂直流线的设计要点。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流线的设计是个复杂而又非常重要的隐含要素,在意识形态角度上流线是非现实物质的存在,是非可见的,看不到摸不着。
医院作为能量交换的场地,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为患者剥开迷雾,医生在此过程中医技得到提升治疗更多的病人、心灵得到愉悦,践行医者仁心的大爱,能量的交换的前提是相见,相见的元素就是流线,故流线在医院的设计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流线是指人员、物品和信息在医疗建筑内部的移动路径和流动方向,各种流线需进行统一规划使得流动有序,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我们在医院墙面和地面会经常看到各种箭头和标识,这种平面的其实就是流动的线,动作行为的线,医疗行为的线,同时在医院的人为设计理念中也是牵动的线,牵动的是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爱的线、心灵的线。
地面标识
从建筑设计原理、医院卫生学和医疗心理角度,流线设计应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行,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拥有不同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流程。
设计原则
医院流线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一:路线短捷
大量的人流进入建筑物以后,迅速的疏导尤为重要,应按就诊程序安排好各空间的次序,避免病人的来回往返,要理顺就医人流,减少病人往返,还需根据各科室之间的联系进行合理的安排。体现了设计者是否按照工艺一级流程的系统性、合理性、高效性的能在整个园区的灵活使用。
原则二:避免交叉感染
医院人流众多,组织不当容易形成拥挤混乱,使病人产生烦躁的心理,增加心理压力。同时,感染机率提高,对病人的健康不利。
交叉感染是医院内获得感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人们在医院中从他人身上获得微生物而引起的感染。
原则三:流线设计要注意合理利用空间和资源
医疗建筑内部的流线路径应考虑到空间的合理利用和资源的最优配置。
原则四:流线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
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医疗机构的规模、服务需求和人员组成等都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流线设计也会随之进行优化和调整。
原则五:流线的设计中应完整地体现和适应病人心理需求
安排好空间序列的变化,以调节病人的心理因素,增强有机体的抗病能力。
图片为作者项目资料
流线的种类
医院建筑内部流线设计包括:人流、交通流、物流、信息流四种。
统筹规划、合理设计这四条流线是医院设计的重点,其空间、造型、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才能以此为载体有更好的发挥。四种流线组织得当就形成了医院的动线。
动线的价值
医院的动线流程是医院日常运行的核心环节,高效顺畅的动线流程能够极大地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率,缓解社会的压力和矛盾,真正体现为民服务的民生效应。
无论是门诊、急诊、住院、医技、手术、康复,医学的专业细分和流程的横向划分都必须依靠符合医院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协调有序的运转,动线流程又贯穿整个医疗流程和医院运营的各个环节,二者相辅相成。
动线流程是医院投入运营后的产物,但是却和建设初期的建筑设计、科室划分、装修布局、院区规划等息息相关,是医院整体建设中的一个隐形环节。
建设的原则
医院的动线流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患者至上,急救优先;有明确的流线指示,有清晰、独立的导引流程,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车辆与就诊区域的空间距离,可以提升后勤运营效率的最大化。
流线的特点
门诊的人流特点
- 现场挂号排队就诊的,动线的起点在门诊挂号处。
- 网络约号的患者,这类人群停留的时间最长区域在分诊叫号的一次候诊处。
- 门诊初诊后到医技科室,影像科、检验科等科室检查的患者。
- 复诊的患者,分两种,一种复诊是直接前往导医台排队复诊的,另一种复诊是当天门诊结束前去医技科室检查后前往复诊的。
- 医生,医生从医护通道进入到工作门诊到下班的期间,基本在门诊的环节基本处于静态,很少在门诊区内部流动。
住院部的人流特点
- 门诊转至住院的患者,有着清晰的就医流程,非传染性患者无特殊的流线要求。
- 急诊转至住院的患者,危急重是这类患者的最大特点,因此从急诊到住院的院街、连廊、垂直电梯等非常重要。
- 手术转至住院的患者,通常手术层与住院层在一个垂直单元内,电梯通常为手术专用电梯。
- 医护工作者,合理的住院病区有着医护通道和患者通道两大物理隔离通道,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交通流线需求
水平流线组织
医疗建筑的内部功能能够达到较佳使用要求,合理组织内部人流交通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通常水平交通是根据每层的具体功能设计的,问题较小。水平流线上对于患者寻路的影响因素有路径长度和路径交叉口数量。
路径长度越长,患者寻路所花费的时间就越长,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医院的门诊楼内。
路径交叉口是水平流线上的重要空间节点,患者往往都会在这个地方发生停顿和犹豫的行为,如果引导设施不到位,患者极易发生转折错误的表现,影响寻路效率。
垂直流线组织
交通空间中,垂直流线通常包括楼梯、扶梯和电梯三种。
一般来说,门诊楼层数越高,垂直交通压力越大。随着楼层的升高,电梯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而楼梯和自动扶梯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为了满足患者寻路设计的高效性需求,垂直流线的组织应该注意以下两点:充足的交通量、布置合理。
充足的交通量是患者在垂直方向上正常移动的保障,扶梯和电梯是老年最常用的垂直交通设施,它们的数量应该足够,以满足交通量最高峰时期“不拥挤”的要求。
内部垂直交通的设计时可以考虑分层、分区域设计电梯,并且在门诊科室、功能检查科室等密集布置的裙房设置扶梯,在医疗建筑设计过程中提高智能化管理设计,通过计算机监控合理计算出实时的交通流量情况,并智能化的控制电梯的运行方式。
高层病房楼竖向交通规划
医院病房楼作为医院规划建设项目中基本的配套体系,病房是特殊的场所,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如果等候时间过长,必然产生焦躁。楼内大量的人员物品在楼层间竖向地高速流动,病房至门诊、探视等,因而高层综合病房楼的竖向交通规划在整个建筑的规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正常最有效地流动直接关系到整个大楼的使用效率。
- 高层病房楼竖向交通规划原则
电梯作为当代化医院主要的竖向交通工具,电梯布置以达到病房楼最大整体运营效率和垂直交通最有效地运行极限化为目的。合理的规划确定交通,首先要对电梯的性能开展研究筛选,如电梯速度,最大的额定载重量能力,电梯的空间尺度等技术参数筛选。
- 高层病房楼电梯类别
按作用性质和服务对象的电梯分类:病床电梯、乘客电梯(医务专用梯)、探视电梯(探视专用梯)、消防电梯、载货电梯(货物专用梯和餐饮专用梯)、手术专用梯、污物电梯、无菌电梯(洁净品电梯)等。
周口某中医院
- 电梯数量规划计算
关于规划布置多少台电梯问题,一般取每部病床梯服务床位数60-90床比较合理(不涵盖专门服务医护人员和专用污梯)。另外,对于楼层数较多的高层病房楼,建议按楼层分区设置电梯也是不错的选择,但不建议按奇偶数层设置。
医院的物流
急诊、急救与手术中心、ICU等的联系
以急诊手术为主线的快捷抢救体系,急诊部设置独立的绿色抢救电梯直通手术中心,有条件的项目并与屋顶直升机救护平台相连,形成了多维度生命抢救流线。
笔者设计项目焦作某医院院区,构建生命绿色通道急救患者可快速转运的抢救体系,通过急救电梯与EICU、CCU、介入中心、DSA、急诊病房等有垂直联系,满足各种危重难症手术治疗。(如下图)
焦作某医院
焦作某医院
手术室与相关部门物流功能关系
- 手术室与住院部、中心供应室、重症监护中心(ICU)、门诊部、急诊急救中心、血库、病理科等。
- 手术中心和供应中心设置独立的洁梯和污梯直接联系,另外还有垂直物流系统。手术中心设置标本处理室,并和病理科可通过垂直污梯直接联系。
下图为作者设计项目,周口某妇幼保健院项目,一层为供应中心,四层为手术中心,通过无菌电梯和专用污梯取得直接联系。
周口某妇幼保健院一层平面
周口某妇幼保健院四层平面
- 设计中通常把急诊急救放到门诊部,患者经过抢救后输送到手术中心或住院部需要很长的路程,往往要经过公共通道,和门诊病人混流,同时耽误救治的时间,也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
比较好的符合医疗流程的设计是急诊急救在手术中心、ICU和住院部的正下方,通过急救专用电梯直接联系。
此做法有三个优点:
- 保证病人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以最短的路径,不受障碍的到达手术中心,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 实现门诊病人和急救住院病人的分流,减少医院的拥堵。
- 在病情稳定后可以方便的到达住院部。
- 手术中心和血库应该有直接方便的联系,但因为血液需要当面交接,而目前医院信息系统自动化程度还未达到,而气动物流传输过程中对血液可能产生影响检验结果,物流系统传血还不被广泛认可采用,因而血库应该设置在各住院楼到达的位置。
中心供应室与相关部门功能关系
中心供应室与住院部、手术室、重症监护中心ICU、门诊部、急诊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诊治中心、保健中心等。
供应中心与手术中心最好上下直接联系,手术中心占据供应中心75%的工作量,近距离以保证大量物流传输的快捷,及时为手术提供物资支持和消毒清洗,内镜中心和重症监护中心ICU也需要和供应中心有较便捷的联系。
药房与相关部门功能关系
住院部、手术室、门诊部、急诊急救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诊治中心、保健中心、药库、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等。
影像中心与相关部门功能关系
住院部、门诊部、急诊急救中心、保健中心等部门。
其他医技部与相关部门功能关系
化验检验中心、特检部门与住院部、中心供应室、门诊部、急诊急救中心、体检中心等。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与输液室与门诊、急诊急救中心、药房、等部门的功能关系。
清洁物品及污物流线
医疗污弃物及尸体流线、生活及医疗垃圾流线等。
周口某医院,在4-16F病房楼的标准层设无菌电梯一部,经过3F手术部直达1F(消毒供应中心的)洁净物品部,同时病房楼的标准层的污物电梯直达地下室夹层的污物处理站,另外一部手术部的污物电梯经过1F的中心供应室后直达夹层的污物处理站,通过专用通道运出院区,缩短流线,避免与其他流线接触,满足医院评审标准,建设高标准院区。
医院的信息流
医院信息流包括文字、数字、影像、声音等传输与应用,具有传输速度快、使用便捷、存储量大等特点。建立闭环的信息流,实现信息从采集、整合、分析、传递到反馈的应用循环,信息流的运用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结束语
医院本就以医为本,医院的流程又是多学科融合的流程之一,多专业的交叉和多学科的融合,为医院的整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规格和更严谨的学术要求,从物理空间的规划到时间延续的管理,从日常运营的模式到专业深度的考量,都需要符合医学特点的动线流程的支撑和匹配。
尊重医学,尊重生命,尊重科学的动线流程,是信息化推动医学进步的桥梁与纽带。
本文参考中建西南院张远平茅台医院项目、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建广老师医疗流程与空间组织、香港澳华PPT等文献和其他老师的观点,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