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本土奥数、为何国际奥数越来越吃香?答案在这里!
相比本土奥数、为何国际奥数越来越吃香?答案在这里!
随着新加坡国际数学奥赛的落幕,国际奥数和本土奥数的讨论再次成为热点。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并探讨为什么国际奥数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
就在七月份落下帷幕的新加坡国际数学奥赛,再度掀起了一阵奥数探讨的热潮。就国际奥数和本土奥数而言,众多家长仅知晓本土的“杯赛奥数”,像本地教育机构主办的“海峡杯”“德旺杯”“世少赛”之类,而对于国际上的官方赛事“新加坡国际奥赛”“袋鼠数学赛”“澳洲AMC”这些在一线城市早已非常流行的,适合中小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的平台却知之甚少。那么,它们究竟存在何种区别?是否只有极少数孩子有资格参加奥数,普通孩子就毫无参加的可能?面对本地参加人多的“本土奥数”,和一线城市受追捧的“国际奥数”,到底要如何给孩子选择?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逐一为您解答。
只有极少数的孩子才适合学奥数?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就本土奥数来说,其教育体系未进行难度分层,也缺乏科学的脚手架搭建。孩子刚入门就被高难度的问题吓退,甚至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即使是天资聪颖的孩子,通过繁复的应试刷题记忆套路训练之后,很多也泯灭了对数学的本来热爱,而变得只在意分数和结果。然而,像新加坡数学奥赛这类国际奥数,由于题目设置有趣合理,且贴近生活,每个孩子皆可学习的,在逐步递进的阶梯式学习中,形成一套具象化、可操作、可复制的底层逻辑,进而逐一攻克,轻松解决。不仅原本喜爱思考的孩子容易乐在其中,甚至,一个原本对数学不太热衷的孩子,在接触国际奥数后,或许会更易于发觉数学的趣味,逐渐树立自信心,激发对数学的学习热忱,成绩的提升自然水到渠成。
本土奥数和国际奥数有什么区别?
本土奥数:通常由国内的教育机构等民间组织命题,高中之前没有国家官方赛事。相对于考核思维能力,本土奥数更侧重套路熟练度和计算功底的考察,小镇做题家式的刷题法和题海战术容易胜出。
国际奥数:国际奥数通常由各国的国家官方数学学会进行命题,属于官方权威的学术组织命题。其题型风格丰富多样,难度设置由浅至深,各种程度水平的孩子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难度而乐在其中,思维灵活、爱思考而不喜爱刷题的孩子也可以胜出,题海战术则不是那么必要。当然,不仅是奥数,所有理科赛事中(包括数学、信息学、科学),本土赛事和国际赛事最大的区别在于:
国际赛一般“重智力”(着重考核思维灵活性、创新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轻马力”(避免对于固定套路的死记硬背和繁复的手工计算),本土赛事则是反过来,重马力而轻智力,讲究下苦功夫,硬刷熟练度。在今年大家瞩目的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代表队马失前蹄败给了美国队,正是因为今年的最后一道题就是一道创新题型。中国选手们长年习惯于重马力的应试训练难以适应,纷纷滑铁卢,而美国选手们虽然训练量远不如中国选手大,却纷纷脱颖而出。正是由于要修正我们国家基础教育中对于思维和创新训练的薄弱,所以现在高考数学作为风向标也在开始向国际标准接轨了,增加大量以前很少涉及的思维、创新和应用部分的考核。
⭐袋鼠数学竞赛:1-8年级推荐选择
- 袋鼠数学竞赛在低年级考试中,题目更贴近生活,注重趣味性,生动性,从而激发孩子们数学学习兴趣及自信。
- ①趣味性强:面向低龄学生,既扩展课外内容,又可以结合课内知识,从小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 ②覆盖人群广:各个年段的孩子都可以参与。
- ③回报率高:袋鼠数学的得分机制友善,保障基础分值。
⭐澳洲AMC竞赛:3-10年级推荐
- 澳洲AMC竞赛试题基本属于学校基础试题和竞赛试题相结合的试题,整体难度是高于同等级袋鼠竞赛难度,非常适合数学基础还可以或者已经参加了袋鼠数学竞赛。
- ①适合初学者:竞赛难度不大,且题目为中英文,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 ②全球性质:所有参赛学生都能获得一份完整、详细的考试报告,能够让学生清晰了解自己的学术水平。
⭐AMC8竞赛:4-8年级推荐选择
- 由美国数学协会(MAA)举办,面向全球8年级及以下学生。重在思维拓展,适合有一定竞赛基础的同学,或者计划长线备考AMC8的同学。
- ①学术性强:面向小学高年级和中学,考察数学知识面,具有竞赛选拔性。
- ②挑战性大:适合数学能力和英语能力强的孩子,可以直观地展现出学生的数学水平。
- ③衔接更高难度的数学竞赛:AMC竞赛可以持续进阶,到达AIME阶段。
⭐新加坡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1-12年级推荐选择
- 新加坡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挑战赛(SIMOC)是亚洲区顶尖的数学竞赛,该比赛的参赛群体限定为政府学校小二至中四的学生,并且只有在SASMO或AMO中获得铜牌以上的成绩才有资格参
- SIMOC。
- 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和喜爱,培养数学思维。
- ②契合国际体系,每个年级有相对应的试题。
- ③获奖率高,拥有强大的学术支撑和福利体系。
选取国际竞赛培养数理能力有哪些优势?
没有偏题!没有非主流知识点要记忆!没有过时的套路炫技内容!所有孩子现在考察和训练的,都是以后更高年级主流数学中,甚至是很多其他学科中会用到的重要能力,也是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的能力。我们始终相信,学数学需要“天赋”就是个伪命题,“方法”才是硬道理,让孩子学有所得,绝不浪费时间!
为什么国际奥数体系可以更好地培养数理能力?
国际上各大数学强国的数学教育培优理念与本土有所不同。 数学强国的教育界普遍认为数学领域博大精深,非主流的细枝末节是学不完的(也不需要学), 所以他们认为培养数学精英苗子的方法是:打好思辨探究基础、重视概念与方法本质和逻辑推导。学有余力的孩子则很早就开始接触、学习更高级的数学思想。(主打“重视基础、慢就是快” + “Acceleration加速” 。)然而,本土数学教育界,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的训练及考察内容普遍是各自割裂的。尤其小学阶段的数学奥数,只搞算术方法和算术套路,孩子花了大量时间学习却收效甚微,既没有学到以后有用的知识,也没有锻炼到底层的思维能力。因此,自打从本土小学奥数被叫停后,近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家长和学校已经在向国际标准看齐了,参加国际竞赛也被视作孩子能力的考量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