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HTTP超时时间设置详解: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完整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HTTP超时时间设置详解: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完整指南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johnllllll/article/details/138722531

在开发和运维过程中,HTTP请求的超时时间设置是一个关键的技术细节,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本文将从客户端、网关和服务器端三个维度,详细介绍HTTP请求超时时间的设置方法和最佳实践。

在进行超时时间设置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次HTTP请求经历的过程:

  1. 浏览器进行DNS域名解析,得到对应的IP地址
  2. 根据这个IP,找到对应的服务器建立连接(三次握手)
  3. 建立TCP连接后发起HTTP请求(一个完整的http请求报文)
  4. 服务器响应HTTP请求,返回数据(服务器如何响应)
  5. 客户端对页面进行渲染呈现给用户
  6. 服务器关闭TCP连接(四次挥手)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常有一层网关来负责路由和负载均衡:

DNS和TCP的超时时间通常由系统指定,DNS默认为5s,TCP建了超时默认为127s。所以下面从客户端、网关、服务端三个方面来讲解下HTTP请求的超时时间设置:

1、客户端设置

以JavaScript为例:

(1)使用XMLHttpRequest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GET', 'http://example.com/api', true);
// 设置超时时间,单位是毫秒
xhr.timeout = 2000; // 2秒后超时
// 定义超时处理逻辑
xhr.ontimeout = function () {
    console.error("The request for " + url + " timed out.");
};
xhr.onload = function () {
    // 请求成功的处理逻辑
    if (xhr.status >= 200 && xhr.status < 300) {
        console.log('The request was successful!', xhr.responseText);
    } else {
        console.error('The request failed!', xhr.status);
    }
};
xhr.onerror = function () {
    // 请求失败的处理逻辑
    console.error('The request encountered an error.');
};
xhr.send();

(2)使用fetch

const url = 'http://example.com/api';
// 设置超时时间
const timeout = 2000; // 2秒后超时
// 创建一个超时的Promise
const timeout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ject(new Error('Request timed out'));
    }, timeout);
});
// 发起fetch请求
const fetchPromise = fetch(url);
// 使用Promise.race同时执行请求和超时Promise,哪个先完成就处理哪个
Promise.race([fetchPromise, timeoutPromise])
    .then(response => {
        // 检查是否响应成功
        if (!response.ok) {
            throw new Error('Network response was not ok');
        }
        return response.text();
    })
    .then(data => {
        // 请求成功的处理逻辑
        console.log('The request was successful!', data);
    })
    .catch(error => {
        // 请求失败或超时的处理逻辑
        console.error('Failed!', error);
    });

其中timeout指整个请求过程的超时时间。

2、网关超时时间设置

以Nginx为例:

在nginx.conf配置文件中可以指定超时时间

server {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backend_server;
        proxy_connect_timeout 5s;
        proxy_read_timeout 10s;
        proxy_send_timeout 5s;
    }
}

其中:

  1. 连接超时(Connection Timeout): 这是指客户端尝试与服务器建立连接时的最大等待时间。如果在这个时间内没有建立连接(例如,服务器没有响应或者网络延迟很高),客户端就会放弃尝试并抛出一个超时异常。
  2. 读超时(Read Timeout): 读超时是指客户端与服务器连接成功后,等待服务器发送数据的最大时间。如果在这个时间内客户端没有收到任何数据,就会认为读取操作超时并抛出异常。这通常发生在服务器处理请求的时间过长,或者网络传输延迟导致数据包迟迟未到达客户端。
  3. 写超时(Write Timeout): 写超时是指在客户端尝试向服务器发送数据时的最大等待时间。如果客户端在这段时间内未能完成数据的发送,就会认为写操作超时。这可能是因为网络速度慢或者服务器处理写入请求的速度慢。

3、服务端超时时间设置

以Tomcat为例:

可以在server.xml文件中指定服务器的超时时间,如下所示:

<Connector port="8080" protocol="HTTP/1.1"
           connectionTimeout="20000"
           redirectPort="8443"
           readTimeout="15000"
           writeTimeout="15000" />

其中参数在上文已提及,不再赘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