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橘子藏着6个中药
小小橘子藏着6个中药
橘子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更是一味中药。从果皮到果核,从叶片到橘络,橘子的每个部位都蕴含着独特的药用价值。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橘子的六个中药部位及其功效。
陈皮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性味苦、辛,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陈皮是橘子的果皮,但橘皮并不等于陈皮。只有特定地域、特定品种、经过特定环境的自然陈化,产生特定的性味功效,具备“陈久者良”的活性,才能叫做陈皮。陈皮的气味、药性是经过岁月陈化出来的,简单来讲就是越存越香,功效越好。其中,来源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新会陈皮”,是“十大广药”之一。2006年,新会陈皮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新会陈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药方“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
陈皮在中医临床上经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与苍术、厚朴等同用,用于中焦寒湿脾胃气滞者,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与山楂、神曲等同用,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者。与枳实、生姜等同用,用于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者。
橘红
橘红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性味辛、苦,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橘红其实就是陈皮外层红色的那层薄皮,目前临床应用很少,基本都被陈皮代替。
化橘红
与橘红只有一字之差的化橘红,虽然也有个“橘”字,但是它不是橘子。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性味辛、苦,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化橘红为“十大广药”之一,以来源为化州柚的疗效好,市场价格也比其他杂柚高。广东省茂名地区化州市为化州柚的道地产区。2006年,化橘红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
橘红和化橘红,虽然它们的性味和归经相同,功效和主治相似,但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中药。
青皮
青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性味苦、辛,温。归肝、胆、胃经。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可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青皮在中医临床上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与柴胡、郁金、香附等同用,可治肝郁气滞。与瓜蒌皮、金银花、蒲公英等同用,可治乳痈肿痛。与乌药、小茴香、木箱等同用,可治疝气肿痛。与山楂、神曲、麦芽等同用,可治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橘核
橘核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苦,平。归肝、肾经。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可用于疝气疼痛,睾丸肿痛,乳痈乳癖。
橘络
橘络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果皮内层筋络。性味苦、甘,平。归脾、肺经。具有通络,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咳嗽痰多,胸胁作痛。
橘络其实就是橘子瓣上的那些白丝,平常很多人吃橘子的时候都会撕掉丢了,但其实它也是可以食用的。
橘叶
橘叶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叶。性味苦、辛,平。归肝经。具有疏肝行气,化痰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胁痛,乳痈,肺痈,咳嗽,胸膈痞满,疝气。
本文原文来自康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