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型指数基金和主动权益类基金 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被动型指数基金和主动权益类基金 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近期,“被动指数基金的规模首次超越了主动权益类基金”引发市场关注。记者留意到,去年以来,以沪深300ETF等指数基金为代表的被动型基金表现优异,部分被动型基金的规模和收益,均超过以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为代表的主动型基金。投资者该如何选择?投资时又需要注意什么呢?
基金按照投资策略主要分为被动型基金和主动型基金两大类。被动型基金,通常指的是指数基金,其投资目标是复制特定指数的表现。基金经理的主要任务是跟踪指数,控制跟踪误差,发挥的主观能动性相对较小。而主动型基金,包括股票型、混合型等,需要基金经理通过深入的市场研究,主动选择投资品种来构建投资组合。
从2024年年初至2025年2月12日的数据来看,被动指数型基金以13.01%的平均收益率,超越了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7.63%)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7.46%)。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分析,在市场普涨行情下,被动型基金能较好地跟随指数上涨,获取市场平均收益,而主动型基金的业绩表现主要取决于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
然而,被动型基金也有其局限性。代景霞指出,被动型基金虽然能较为稳定地获取市场平均收益,管理费用和交易成本通常较低,但很难在市场整体下跌或行情分化时获得超越指数的收益。相比之下,主动型基金在市场行情分化或存在结构性机会时,有机会获取超额收益,但其表现高度依赖基金经理的能力和决策,且管理费用相对较高。
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哪种类型的基金应基于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代景霞建议,追求稳健收益、风险承受能力适中的投资者更适合选择被动型基金,特别是主流宽基指数如沪深300、中证500等。这些指数选取的是市场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股票,能够较好地反映市场整体表现。而对某些行业或主题有较强研判能力且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可以考虑行业主题指数基金。
在主动型基金的选择上,当前市场环境下,不少基金经理看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AI产业链的发展。易方达基金基金经理刘健维表示,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科技领域投资机会,以及新能源、军工等周期成长行业供需改善的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