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就赶上主任啦 | 解读血常规(高阶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看完这篇就赶上主任啦 | 解读血常规(高阶版)
引用
丁香园
1.
https://oncol.dxy.cn/article/482551
血常规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其结果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许多变化。从基础到高级的解读,这篇文章将帮助你全面掌握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任劳任怨住院医
-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HGB)、红细胞比容/压积(HCT)
- 临床意义
- 增多:(1)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2)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代偿性增多:缺氧。
- 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 血小板
- 正常值:(100~300)× 109/L
- 临床意义
- 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 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 血沉
- 正常值:男性 0
15 mm/h,女性 020 mm/h - 临床意义
- 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
- 减少: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及使用抗炎药物。
- 白细胞(WBC)
- 正常值:成人(4.0
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6 月2 岁(11.012.0)×109/L,4~14 岁 约 8.0×109/L - 临床意义
- 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 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 白细胞分类(DC)
- 正常值
- 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 0.40
0.75,儿童 0.300.65 - 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
- 嗜碱性粒细胞(B):0~0.01
- 淋巴细胞(L):成人 0.20
0.45,儿童 0.30.56 - 单核细胞(M):成人 0.02
0.06,儿童 0.020.08 - 临床意义
- 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 嗜酸性粒细胞(E)
- 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 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 嗜碱性粒细胞(B)
- 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急慢性血液病、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
- 减少:无临床意义。
- 淋巴细胞(L)
- 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
- 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 X 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 单核细胞(M)
- 增多: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
- 减少:无临床意义。
- 嗜酸性粒细胞(E)直接计数
- 正常值:(50~300)×106/L
- 临床意义:同白细胞分类
如果以上内容你都掌握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达到了一个住院医的基本要求并且逐步向更高的级别迈进,下一级别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运筹帷幄主治医
-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 正常值:80~95 fl
- 临床意义
- 增多: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 减少:常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 正常值:27~32 pg
- 临床意义
- 升高: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 降低:常见于小细胞性贫血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 正常值:(百分比)0.32~0.36
- 临床意义: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 正常值:(百分比)0.109~0.157
- 临床意义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时有意义,常见于各种类型营养缺乏性贫血(表 1)
- 表 1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分类法
| MCV | RDW |
| --- | --- |
| 正常人 | — | — |
| 缺铁性贫血 | ↓ | ↑ |
|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 | ↑ |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 | — |
| 溶血性贫血 | ↑ | ↑ |
| 铁幼粒细胞贫血 | — | ↑ |
| 单纯小细胞贫血 | ↓ | — |
-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 正常值:6.3~10.1 fl
- 临床意义
- 增高:常见于血小板破坏过多、骨髓纤维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镰状细胞性贫血等;
- 减少:常见于骨髓增生低下、脾功能亢进、化疗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 网织红细胞
- 成人绝对数:(24
84)×109/L,百分数 0.0050.015 - 新生儿绝对数:(144
336)×109/L,百分数 0.020.06 - 临床意义
- 增多: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缺铁障碍性贫血、大出血;
- 减少:常见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这些我都已经掌握了!」好吧,假如这些在你看来都是些小 Case,那你已经步入了牛人的境界,从此可以指(zhi)点(zhi)江(dian)山(dian)。但不要忘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还有最后一个阶段没达到~
俾睨天下主任医
-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 正常值:(百分比)约 0.0001,绝对数<300/109红细胞
- 临床意义
- 明显增多见于铅、汞、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增多可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 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
- 正常值(百分比)
- 幼稚中性杆状粒细胞:0.01~0.05
- 中性粒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少于 4 叶:0.50~0.70
- 临床意义
- 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中性粒细胞的 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灶者。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数超过 10×109/L 时,中性杆状粒细胞>6%,为轻度左移;>10%,为中度左移;>25%,为重度左移。
- 核右移: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 4~5 叶或更多。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 叶叶白细胞 > 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 红斑狼疮(LE)细胞
- 正常值:阴性
- 临床意义
- 阳性,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期阳性率可高达 80%),亦可见于一些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至此为止,血常规的内容你已全都掌握了,现在你可以去科里指指点点啦~
(内容整理自《怎样看化验单》)
热门推荐
法庭“新枫”:达成的调解协议到底还能不能反悔?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怎么写(速通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的写作要点)
抖音代发视频兼职套路揭秘与风险提醒
我嘉手工课|掐丝珐琅杯垫
寓意好带财的字
中国有哪些跨国国际列车线路?
硬质合金的性能特点
小满节气的传统习俗与由来
三国辉煌:刘备的五虎大将
什么牛奶最好最有营养?挑选牛奶的终极指南!
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设计案例
科技股下跌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原因如何分析和应对?
头晕发烧怎么回事?医生专业解答
除甲醛的方法五花八门,你选对了吗?
光大银行房贷合同的查阅与法律分析
怎么识别网上假警察
五行相生相克相冲怎么解?详解五行相冲相合表
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探究:保障饮品安全与健康
净水器配件主要有哪些?净水器配件哪里有卖的?
中国最神秘的悍匪“呼兰大侠”:长达37年的悬案仍未破
诡异暗流:10部关于阴谋论的另类恐怖电影
你可能不知道的5个钓翘嘴秘诀,帮助你爆护
消除三病母婴传播专栏——关注肝脏健康, 了解母婴阻断,消除母婴传播
如何锻炼笔直的腿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怎么样(分析)
老将张常宁的“冠军之心”
白芍种植几年可以收获
B站App在多家安卓应用商店下架,还有秒拍等9款应用都无法检索到
紧急警告!澳洲知名保健品爆雷!医生大吃一惊,恐致大批人瘫痪!千万别再吃了…
中国足球开启「中足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