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就赶上主任啦 | 解读血常规(高阶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看完这篇就赶上主任啦 | 解读血常规(高阶版)
引用
丁香园
1.
https://oncol.dxy.cn/article/482551
血常规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其结果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许多变化。从基础到高级的解读,这篇文章将帮助你全面掌握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任劳任怨住院医
-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HGB)、红细胞比容/压积(HCT)
- 临床意义
- 增多:(1)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2)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代偿性增多:缺氧。
- 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 血小板
- 正常值:(100~300)× 109/L
- 临床意义
- 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 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 血沉
- 正常值:男性 0
15 mm/h,女性 020 mm/h - 临床意义
- 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
- 减少: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及使用抗炎药物。
- 白细胞(WBC)
- 正常值:成人(4.0
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6 月2 岁(11.012.0)×109/L,4~14 岁 约 8.0×109/L - 临床意义
- 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 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 白细胞分类(DC)
- 正常值
- 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 0.40
0.75,儿童 0.300.65 - 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
- 嗜碱性粒细胞(B):0~0.01
- 淋巴细胞(L):成人 0.20
0.45,儿童 0.30.56 - 单核细胞(M):成人 0.02
0.06,儿童 0.020.08 - 临床意义
- 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 嗜酸性粒细胞(E)
- 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 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 嗜碱性粒细胞(B)
- 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急慢性血液病、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
- 减少:无临床意义。
- 淋巴细胞(L)
- 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
- 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 X 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 单核细胞(M)
- 增多: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
- 减少:无临床意义。
- 嗜酸性粒细胞(E)直接计数
- 正常值:(50~300)×106/L
- 临床意义:同白细胞分类
如果以上内容你都掌握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达到了一个住院医的基本要求并且逐步向更高的级别迈进,下一级别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运筹帷幄主治医
-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 正常值:80~95 fl
- 临床意义
- 增多: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 减少:常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 正常值:27~32 pg
- 临床意义
- 升高: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 降低:常见于小细胞性贫血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 正常值:(百分比)0.32~0.36
- 临床意义: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 正常值:(百分比)0.109~0.157
- 临床意义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时有意义,常见于各种类型营养缺乏性贫血(表 1)
- 表 1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分类法
| MCV | RDW |
| --- | --- |
| 正常人 | — | — |
| 缺铁性贫血 | ↓ | ↑ |
|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 | ↑ |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 | — |
| 溶血性贫血 | ↑ | ↑ |
| 铁幼粒细胞贫血 | — | ↑ |
| 单纯小细胞贫血 | ↓ | — |
-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 正常值:6.3~10.1 fl
- 临床意义
- 增高:常见于血小板破坏过多、骨髓纤维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镰状细胞性贫血等;
- 减少:常见于骨髓增生低下、脾功能亢进、化疗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 网织红细胞
- 成人绝对数:(24
84)×109/L,百分数 0.0050.015 - 新生儿绝对数:(144
336)×109/L,百分数 0.020.06 - 临床意义
- 增多: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缺铁障碍性贫血、大出血;
- 减少:常见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这些我都已经掌握了!」好吧,假如这些在你看来都是些小 Case,那你已经步入了牛人的境界,从此可以指(zhi)点(zhi)江(dian)山(dian)。但不要忘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还有最后一个阶段没达到~
俾睨天下主任医
-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 正常值:(百分比)约 0.0001,绝对数<300/109红细胞
- 临床意义
- 明显增多见于铅、汞、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增多可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 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
- 正常值(百分比)
- 幼稚中性杆状粒细胞:0.01~0.05
- 中性粒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少于 4 叶:0.50~0.70
- 临床意义
- 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中性粒细胞的 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灶者。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数超过 10×109/L 时,中性杆状粒细胞>6%,为轻度左移;>10%,为中度左移;>25%,为重度左移。
- 核右移: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 4~5 叶或更多。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 叶叶白细胞 > 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 红斑狼疮(LE)细胞
- 正常值:阴性
- 临床意义
- 阳性,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期阳性率可高达 80%),亦可见于一些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至此为止,血常规的内容你已全都掌握了,现在你可以去科里指指点点啦~
(内容整理自《怎样看化验单》)
热门推荐
银行账户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有什么区别?
有效沟通的核心:搞清楚“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经常吃洋葱有什么好处?适用人群与禁忌人群全解析
网贷催收法律法规最新有哪些规定
中华草龟:从形态特征到饲养繁殖的全面指南
动态在线学习:Mojo模型实现自适应模型更新的前沿技术
公司类型对税务有什么影响
怎么选择合适的软件架构评估度量方法?
脾肿大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详解脾肿大的五大病因
上海徐汇滨江变身花海,网友赞叹“绝美梦幻”“美到失语”
安多服饰:穿在身上的“非遗”
如何解读黄金指数趋势图的K线图?这种解读方法如何帮助投资者做出决策?
媒体:“小过重罚”采耳店风波不应仅仅聚焦“手太重”
吕祖灵签77签:渭水访贤的智慧启示
2025江西上饶鄱阳湖旅游攻略,最新游玩避坑指南!
如何评估房产中介的服务费用?这些费用如何影响购房预算?
国际络病学大会亮点直击|“通络”防治冠心病屡获突破
血燥是什么意思
深入了解“溴”字的读音、化学性质及应用领域
如何选择合适的血压计
购房面积如何选择?经济能力、收入、人口和税费是关键
眩晕的中药治疗方剂
当“铝遇上铜”:空调材料替代为何争议不断?
王者荣耀十分钟内总经济能有多少?如何最大化经济收益?
禁止近亲结婚:维护人类基因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为什么拔牙后,这么多事情不能做?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政法大学全国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2025年参考)
小麦胚芽的功效与作用
在PVE上部署飞牛fnOS:从虚拟机创建到DMZ设置的完整指南
中企海外投资布局日趋多元化,如何应对出海新挑战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