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二战后,中国本可兵驻日本!美国都同意了,但蒋介石弃了
【史话】二战后,中国本可兵驻日本!美国都同意了,但蒋介石弃了
二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本可驻军日本,但蒋介石却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释放日本战犯、放弃战争赔偿、遣返日本军民。这些举措不仅让日本得以迅速恢复,还让日本人专门为蒋介石修建了一座"中正神社"。
冈村宁次
神社,是日本人拜祭神的地方。在日本,有各种各样的神社,最著名的、自然是靖国神社。除此之外,在日本爱知县的幸田町,还有一个专门为蒋介石修建的神社,即“中正神社”。神社的入口,高挂着牌匾“永怀蒋公”。日本人为何要给蒋介石修建神社呢?
看到神社里面的“以德报怨之碑”的碑名,我们就明白一二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在广播中宣布了停战诏书,这对中国人来说,就意味着持续时间长达14年的抗战胜利结束。
在日本天皇发表停战诏书的同一天,蒋介石发表了《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世界人士书》。通篇内容,没有丝毫战胜敌人的胜利喜悦:
“……我说到这里,又想到基督宝训上所说的“待人如己”与“要爱敌人”两句话,实在令我发生无穷的感想。我中国同胞们必知“不念旧恶”及“与人为善”为我民族传统至高至贵的德性。我们一贯声言,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
“我们并不要报复,更不可对敌国无辜人民加以污辱,我们只有对他们为他的纳粹军阀所愚弄所驱迫而表示怜悯,使他们能自拨于错误与罪恶。要知道假如以暴行答复敌人从前的暴行,以奴辱来答复他们从前错误的优越感,则冤冤相报,永无终止,绝不是我们仁义之师的目的……”
不仅如此,1949年1月26日,国民党政府军事法庭,竟然在上海宣判日本侵华战犯冈村宁次以及其余260名日本侵华战争罪犯“无罪”。
中正神社
中正神社
按照这个日期来看,似乎和蒋介石无关,因为蒋在1月21日就宣布“下野”了;但实际这是蒋本人一手操控的。
时任上海警备司令、蒋介石的心腹嫡系汤恩伯在《汤恩伯札记摘要》中有这样的内容:我从反共的见地出发,主张宣判(冈村宁次等人)无罪,并要求主任委员、国防部副部长秦德纯,特别是何应钦部长出席参加审议,结果我的意见获得胜利,并经蒋总统批准。
事实上,国共两党的内战全面爆发后的1946年6月,在何应钦、汤恩伯等人的建议下,冈村宁次被被蒋介石秘密聘为国防部高级军事顾问;此前,冈村宁次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时编纂的《剿共指南》,被译成中文后大量印发给国民党军各级指挥官。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政府曾成立过一个专门的调查委员会,负责调查统计战争中各项人力、物力的损失,以便对日提出赔偿要求。有媒体披露过相关数据:中国军民在14年的看抗战中、伤亡人数高达3500万,各种损失折合美元高达1000亿以上。
按照国际惯例,当时、我国作为战胜国向日本索取战争赔款,天经地义。但蒋介石政权被赶到台湾后,开始在对日和约中让步。
1952年4月28日,蒋介石决定放弃全部赔偿,只要求“利用日本国民为中华民国从事生产打捞及其他工作,以作为补偿。除此以外,中华民国放弃一切赔偿要求,放弃该国及其国民因日本国及日本国民在作战过程中所采取任何行动而产生之其他要求。”
这里还有一个隐情:二战胜利前夕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与蒋介石有过一番非正式交流,要求蒋在战后对日本的占领中起主导作用。在战后初期,美国与中国还一度达成这样的协议:国民政府于1946年6月底派遣15000人赴日,驻军三年,由美国提供若干运输器材和军事物资。
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占领,也是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国际惯例。中国作为对日作战的主要国家,参加对日本本土的占领是最基本的权利。但是,国民党当时把所有的精锐部队都投到了内战战场,只象征式地派出宪兵一排、放弃了对日本本土的占领权利。
以德报怨之碑
介绍见下行文字
中正神社的介绍:本社是为了纪念中华民国前总统蒋中正而建立的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当日,蒋公日:“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对分区占领日本,放弃战争赔款,反对罢黜天皇,200多万军民即行遣归日本。由此,才有如今日本之兴旺。想来对于战败国,这种宽容是各国领导人所未见的。大恩无以为报,特立斯社于此,以表诚挚感谢,永世不忘。
战争结束之际,蒋介石政府除了将冈村宁次等200余战犯尽数无罪释放外,还迅速遣返了日本在华军民。据统计,共遣返军人1231251人,平民1480700人。
遣返过程中,蒋介石政府对这些日本军民堪称优厚:允许日本官兵与侨民携带一件盥洗具、一件毛毯、三套冬季衣服、一件大衣、三双皮靴、三条短裤、三件衬衫、一件手提包、一件手提袋,另外侨民可带1000日元,军官可带500日元,士兵可带200日元的现款。
根据中正神社里、“中正神社由绪”上的介绍,这正是日本人给蒋介石修建神社的“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