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父亲仗义执言惹怒日本人被枪击,95岁老人含泪讲述1937年亲身经历
目睹父亲仗义执言惹怒日本人被枪击,95岁老人含泪讲述1937年亲身经历
“父亲被日本人打了一枪,肠子都出来了,恨啊家都没了。”2月24日,家住南京燕子矶的95岁老人王广珍向现代快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童年遭遇。即使过去88年,揭开这道伤疤老人仍然忍不住落泪。老人的女婿顾吉桃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月20日家人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递交了申请,“纪念馆工作人员今天早上已经和我们联系了,将会上门进行调查核实。”
95岁高龄的王广珍老人目前身体硬朗,和儿子住在一起,家里已经是四世同堂了。回忆起儿时的经历,王广珍记忆逐渐被拉回到1937年的那个冬天,“那年我只有6岁,日本人来了就是打啊、杀啊,家里的草屋被日本鬼子烧没了。”
王广珍家住在杨梅塘,靠种地为生,家里除了父亲母亲,还有一个12岁的哥哥,在日本人进村之前,哥哥就被大伯送去了江北逃难。王广珍记得有一次日本人追她,她躲进黄豆芥地里,大人都被关进了房子里。天黑没人出来,她跌跌撞撞地路过晒场,看到晒场很多军人,“那些兵横七竖八躺着,有的人已经死了,有的还活着,还有一个人活着逃到了村民家里。”
第二天日本人又来了,因为有日军前一天抢走了一个妇女手上的银戒指,这次日军又向这名妇女索要更多财物。“当时我父亲说了一句她没有,日本人就不高兴了,父亲就被日军拖了出来,开枪击中了腹部。当时肠子都流出来了,他捧着肠子去井边喝水。”第二天王广珍父亲就活活疼死了,后来家人在村民的帮助下把父亲埋在了附近的山上。家里没有了顶梁柱,她和母亲就靠乞讨艰难度日。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顾问孙宅巍曾在《“数”说南京大屠杀》书中记录过日军在杨梅塘的暴行,书中写道:“杨梅塘位于南京北郊、燕子矶东、尧化门北。1937年12月间,日军在对该处市民王安帮搜身时,未搜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气恼之下,举枪将其击杀。”
孙宅巍表示,现在活着的幸存者、受害者、目击者都很少了。“如果能新发现当年调查时遗漏了的幸存者,我们更应当重视和珍惜。”
2025年已经接连有4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世。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存者仅剩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