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淀粉遇到碘变色原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淀粉遇到碘变色原理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26/09/15816260_1132321143.shtml

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的粉末,它是由10%~30%的直链淀粉和70%~90%的支链淀粉组成。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这是由淀粉本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的。

淀粉遇到碘的呈色反应分析

第一种分析

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络合作用,生成物叫做络合物。

在淀粉跟碘生成的络合物中,每个碘分子跟6个葡萄糖单元配合,淀粉链以直径1.3nm绕成螺旋状,碘分子处在螺旋的轴心部位。淀粉跟碘生成的络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络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无色、橙色、淡红、紫色到蓝色。例如,直链淀粉的聚合度是200~980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是32000~160000时,络合物的颜色是蓝色。

而分支很多的支链淀粉,在支链上的直链平均聚合度20~28,这样形成的络合物是紫色或紫红色的。糊精的聚合度更低,显棕红色、红色、淡红色等。

天然淀粉中肯定含有油脂,且不同的植物,其淀粉中油脂的含量有所不同。我们知道,油脂是有碘值的(即能与碘反应褪色),碘溶于油脂中,也会使得液体呈现红至橙红色。

第二种分析

碘液中的碘分子嵌入到螺旋结构的空隙处,并且借助范德华力与直链淀粉络合在一起,这种络合物能够比较均匀地吸收除了蓝光以外的其它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50nm),从而使淀粉溶液呈现出蓝色来。

支链淀粉同样具有螺旋卷曲的形状,但由于支链淀粉每个支链的平均长度较短,其螺旋大概有25--30个葡萄糖残基,因此分子中每段螺旋的圈数较少,螺旋中的短串碘分子比直链淀粉中的长串碘分子吸收波长更短的光,因此支链淀粉遇碘呈现较多紫色或紫红色。


淀粉与碘反应的颜色变化规律

一般情况下,淀粉和碘的显色就是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

淀粉溶液加热到>100℃时,无论直链淀粉还是支链淀粉,热运动都会使它的螺旋卷曲舒展开,尽管淀粉与碘分子结合的配位键还在,但却不能形成成串的碘分子,此时,淀粉和碘分子作用的显色现象消失,当淀粉溶液冷却后,淀粉分子恢复螺旋卷曲的形状,再次形成成串的碘分子,因此淀粉和碘分子形成的显色现象又重新出现。

淀粉遇碘会变色,接着经过加热后又不变色,然后,冷却又显色的原理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