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天盯作业 到真正管学习:打造孩子六个学习好习惯
从每天盯作业 到真正管学习:打造孩子六个学习好习惯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许多家长都面临着如何有效帮助孩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困扰。《从每天盯作业 到真正管学习:打造孩子六个学习好习惯》一书,从家长自身的问题入手,剖析管不好孩子学习的根本原因,帮助他们走出培养孩子学习的误区。
书籍信息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5816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19-11-02 06:12:52
- 发布日期:2025-02-25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葛建忠
- ISBN:9787111628682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家长自身的问题入手,剖析管不好孩子学习的根本原因,帮助他们走出培养孩子学习的误区。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中小学学习习惯训练的一手经验,从如何让孩子作业不拖拉、做事学习更认真、课堂更高效、学习更专注、动脑更积极、阅读更走心这六个方面,解决培养孩子学习习惯中遇到的常见问题。鼓励家长从说教到力行,用新习惯代替孩子的旧习惯,不再简单盯作业,而是让孩子真正学会学习。
作者简介
葛建忠,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研究专家、学习导师、青少年学习教练技术中心总教练,家庭教育研究专家。199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后赴澳洲西悉尼大学攻读MBA,长期担任大型教育机构高管,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其开创的教练式辅导训练法和正学力行训练课程体系,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训练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动力、重塑学习自信。曾应邀为100多所中小学校,进行了500多场专题讲座,并在多所学校举办30多个自主学习训练班,深受好评。在喜马拉雅开设的“正学讲堂”自开播以来,累计播放量超过1200万。
编辑推荐
- 适读人群:5-14岁孩子家长
- 内容特色:从说教到力行,不只针对孩子的问题来谈,而是从家长的自身问题入手,分析家长管不好孩子学习的原因,找出误区,提供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法
- 实用价值:从盯作业到真正管学习,有效解决六大学习痛点问题:如何让作业不拖拉、如何让做事更认真、如何让课堂更高效、如何让学习更专注、如何让动脑更积极、如何让阅读更走心
- 方法论:从改变就习惯到建立新习惯,让孩子的写作业过程变得愉快,家长不再焦虑
- 作者背景:作者多年从事中小学学习习惯培训,进行了数百场讲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喜马拉雅音频课程播放量1100万+,历经市场检验,深受广大家长的认可
序言:三招让孩子学习过程很愉悦
明确界定,坚持原则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清楚了,越界是造成矛盾冲突的根源,如果亲子双方一谈学习, 就处于矛盾冲突的状态,孩子把精力都放在与父母的对抗上, 怎么能安心学习和思考呢, 更何谈愉悦的心情。
所以,教育学有一句话,教育的首要前提是界定,就是首先要界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做到什么标准。其实就是要定好规矩。从孩子学习的方面来说,就是要和孩子一起界定好他的作业时间、阅读时间、休息时间, 当然还有他自己的时间。
原则上,要相信孩子能够管好自己的时间和自己的事情。作为家长,不要随意越界干涉孩子,更不可无视约定,随意增加要求。
这样就能大大避免无谓的矛盾冲突。需要强调的是,首先,这个界定是双方的共识,而非任何一方的单方面要求和规定。也就是说,是双方共同商定,共同认可,明确双方共同执行的约定。其次,这个界定必须是明确而具体的,也是可操作的,而不能只是简单笼统的要求。必须包括具体的目标内容、标准和相关措施。这样,双方根据这个规矩进行执行就可以了。
有了明确的界定,就需要双方都坚持去做到。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能主动自觉地做到,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不可能完全做到自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能否坚持去做,关键要看家长是否能坚持做到自己该做到的。既然界定了孩子该做的事情,首先,家长不要随意干涉;其次,当孩子强行打破规矩,不能按约定做的时候,家长一定要严格执行这个原则, 这是关键所在。而事实上,很多约定的规矩,起先都是被家长自己破坏的。
家长坚持原则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前提条件。孩子的适应性是很强的,对孩子要有足够的信心,只要坚持原则,他是一定会做到的。
但是,如果家长内心没有足够的信念,即前文说的强大的信念系统,即使是定好的规则, 想执行到位也是很困难的,更难以坚持。
比如,同样一句话,爸爸和妈妈分别说给孩子听,孩子的反应会不同; 同样一个要求, 张老师和王老师分别布置给同一个学生,效果也会明显不同;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老人对孩子说话,和爸爸妈妈说话,在孩子身上起的作用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何会这样呢?
因为孩子接收到的信息不一样,即他感受到的对方的信念强度不一样:这个事真的必须做吗?真的不做不行吗?是不是即使没做,也不会怎样?这些信念是通过说话者的语气、眼神、表情传递的。当孩子强烈地感受到了,他便知道他必须马上做,没有任何推脱的可能性。家长的威信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于是,因为没有对抗消耗,事情顺利完成,目标达成,双方都很满意。
所以,只有在共识的界定规矩下,双方各自坚守,按约定执行,慢慢形成习惯,才能形成愉悦的学习和沟通状态。
创造成就感
在坚定执行规矩的前提下,怎样让孩子的学习过程很愉悦呢?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快乐的心情,除了吃喝玩乐带来的快乐之外,人在什么时候会有精神上的愉悦呢?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感觉无所事事会比较轻松,但绝对不会快乐,时间久了甚至会更痛苦;忙忙碌碌不仅累,也不会觉得快乐。不做事也不快乐,做事也不快乐,快乐去哪里了呢?
有一天,在出租车里,我偶尔听到电台里播放广告,四个字:创造快乐!这四个字一下子击中了我,没错,快乐是创造出来的。其关键就在于成就感,成就感能够带来真正的快乐! 而成就感则来自于目标的实现,实现小目标有小的成就感,实现大目标就有大的成就感。
同一个单位的两个员工,一个每天都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即使加班加点也要完成,由此带来的成就感激发了更多的信心和斗志,挑战更高的目标。而另一个员工, 得过且过,没有目标,上班盼着下班,没有努力的方向,看到的全是困难和不公,牢骚满腹, 没有成绩,更会引起领导的不满,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的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每天的作业,都是在家长的不断催促、责骂声中完成的,何来成就感和快乐呢?疲于应付而已。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在学习中创造成就感。
首先要帮助孩子建立可达成的目标。很多家长说,孩子在学习上都定过目标,考多少分, 班级进前多少名,考上哪个学校,但定了也没用。我认为这些并非是目标,而是结果。目标和结果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于确定性。考多少分和试卷难度、考试状态、身体状态都有关系,考第几名还和其他同学的表现有关系,并非是靠自己的努力能完全控制的,是不确定的。目标则是明确具体的,是通过努力确定可以实现的,结果只是目标最终呈现的状态。
以下列举几个合适的目标:
- 8:00 前完成作业
- 每天背3个单词
- 每天解决(记住) 一道题
- 每天朗读20分钟
- 每天用5分钟预习新课
- 每天用5分钟回顾课堂知识
当然,为了给孩子的学习创造更多的成就感,还可以把一个目标再细化为几个更小的目标,创造更多的快乐。
一位妈妈向我抱怨说孩子写作业总是很磨蹭,尤其是字写得特别慢,每天盯着都要写到10 点,不知道要费多少口舌,几乎每天都要发火。有一天放学,我让家长带孩子过来,我想观察一下孩子写作业的过程。
我看到他准备做抄写的作业,问道:“这个抄写的作业你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完成?”他说半小时左右,我看了下字数说:“我们用10 分钟抄完。”孩子表示肯定不可能,他的妈妈说半小时能抄完就算快的了,平时在家起码要40分钟。我说我们一起创造一个奇迹给妈妈看看。
我把抄写内容平均分成三部分,让他先开始抄写第一部分,我给他计时间,看最快多久完成。当我喊出“开始”后,他马上开始快速写起来。第一部分大约用了3 分20 秒,然后开始第二部分。
我说我们看看第二部分能不能比第一部分快些,果然第二部分他只用了3 分钟多一点。这下他来了劲头,第三部分用时不到3分钟。最终抄完全部内容,用时不到10分钟。他自己也觉得很神奇,当然也很高兴自己竟然真的创造了奇迹。
这就是细分任务,建立过程小目标,创造自我比赛的竞争成就感的神奇之处。把枯燥乏味的作业和学习过程,通过建立过程小目标去达成,是家长需要学会的有效方法,其中关键是要和孩子一起去设计可行而有效的目标任务,改变以往简单盲目的命令和要求,这样整个学习过程将会变得更加愉悦。
有效沟通
亲子沟通问题是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家长往往会不自觉地站在教育者的位置上,居高临下地教训孩子,这种无效沟通,把本来应该形成的协作关系,弄成了对抗关系, 造成了不必要的内耗。俗话说,会说话的人一句话能把别人说得笑起来,不会说话的人一句话能把别人说得跳起来。在帮助孩子学习时,家长要学会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亲子之间形成共同协作的关系,避免对抗,这样学习过程才会是愉悦的。
掌握和运用好沟通四大利器是愉快学习的关键。
一、温柔和善的微笑
笑容满面的人,总让人感到心情愉悦,孩子也常说,妈妈笑的时候最好看。而温柔和善的微笑,体现着善意,会让人更放松,而不是要时刻警惕不知道又会有什么错被教训。经常有家长和我说,孩子在和我交流后,常说的话是:葛老师真好,和他说话很开心,因为他一直都是笑着的。有的家长会说,孩子总是犯错,难道不该严肃对待吗?我觉得严肃并非一定要板着脸。孩子犯错是正常的,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帮助,板着脸帮助他,他会是什么感受呢?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遇到问题寻求同事或上级主管的帮助,如果同事或上级主管板着脸,虽然也解决了问题,接受帮助的人会是什么感觉呢?道理是一样的。
查看全部↓
目录
- 推荐序
- 前 言
- 第一部分 走出辅导孩子学习的误区
- 第1章 为什么妈妈往往管不好孩子的学习
- 太感性的妈妈很难坚持原则
- 不能接受现状的妈妈经常情绪化
- 妈妈管学习常见的三大误区
- 第2章 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
- 影响孩子学习的五个教育因素
- 影响孩子成绩的五个学习因素
- 课外辅导真的能提高成绩吗?
- 影响学习效率的三个决定性因素
- 五大学习能力
- 第3章 家长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培养出学习好习惯
- 普通家长缺少的四种力
- 训练孩子学习习惯的四项基本原则
- 解决学习问题的四步法则
- 第4章 三招让孩子学习过程很愉悦
- 产生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
- 愉悦学习第一招:明确界定,坚持原则
- 愉悦学习第二招:创造成就感
- 愉悦学习第三招:有效沟通
- 非暴力沟通技巧
- 奖惩的基本原则
- 第二部分 打造孩子六个学习好习惯
- 第5章 微笑淡定,是有效控制孩子拖拉的前提
- 每天被唠叨,谁不烦躁?
- 立规矩并非单方面简单要求
- 执行规矩需要强大的能力
- 专注是快速做作业的基本前提
- 做作业前必需的两个重要步骤
- 保证规划执行的五项有效措施
- 促进孩子快速做作业的八种积极行为
- 干扰孩子快速做作业的十三种负面行为
- 赋予孩子能量和信心
- 确保孩子快速做作业的五大要点
- 第6章 认真是优秀学生的第一品质
- 做事不认真,如何做好?
- 简单两招创造学习奇迹
- 学习品质要抓关键点
- 严师才能出高徒
- 学习品质的两大抓手
- 第7章 课堂效率和质量是学习成绩的根本
- 上课没效率,哪来成绩?
- 什么是高效率、高质量的听课?
- 上课前建立预期目标
- 上课过程中紧盯预期目标
- 课后回顾确认预期目标的达成
- 强化学科知识的四多学习法
- 第8章专注力是第一学习力
- 学习不专注,全都无效
- 孩子专注力问题普遍比较严重
- 专注力问题的两种类型
- 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一般做法
- 三个简单的专注力测试
- 改善孩子专注力问题的训练方法
- 第9章 强化理解,引导思考,孩子才会积极动脑
- 学习不动脑,如何提高
- 思考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
- 思考过程的四个步骤
- 大脑高效记忆的基本原理
- 理解到什么程度才能进行有效思考
- 思维的形成过程
- 如何有效提升思维效率
- 如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 如何通过成就感驱动孩子积极思考
- 帮助孩子养成积极动脑习惯的三个原则
- 一个有效训练数学思维的具体方法
- 第10章 真正的阅读并不是简单看书
- 阅读不理解,何谈成长
- 学生时代阅读的重要意义
- 中小学生阅读量多少才算基本达标
- 中小学生应该多读哪些书
- 如何有效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 大声朗读的重要作用
- 如何帮助孩子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