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睡觉时总是在凌晨三四点醒来?医生:当心身体可能出这些问题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睡觉时总是在凌晨三四点醒来?医生:当心身体可能出这些问题了!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AV7HA105564VLU.html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睡眠本应是我们放松身心、恢复精力的避风港。但对不少人来说,这避风港却并不平静。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原本睡得好好的,却总是在凌晨三四点突然醒来,之后就翻来覆去再也难以入眠。黑暗中,只能瞪着眼睛望着天花板,满心疑惑又无奈,满心想着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睡眠小状况,其实暗藏玄机,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背后藏着不少值得关注的健康秘密。

夜幕降临,城市褪去白日的喧嚣,大多数人都沉浸在梦乡之中。可赵大爷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最近这段时间,他总是在凌晨三四点准时醒来。醒来后,他感觉脑袋昏昏沉沉的,却怎么也无法再次入睡。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满心的烦躁。第二天,赵大爷没什么精神,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原本喜欢和老伙计们一起下棋、遛鸟的他,现在也没了兴致。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赵大爷心里越来越担心,难道是自己的身体出了什么大问题?

像赵大爷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医学研究发现,凌晨三四点醒来的原因多种多样,尤其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这往往和身体机能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就像老旧的机器,逐渐开始老化。神经系统也不例外,它的调节功能大不如前,这直接导致老年人的睡眠质量直线下降。就像电路老化会导致灯光闪烁一样,神经系统的老化让睡眠变得不再稳定。原本一整晚的深度睡眠,现在可能变成了断断续续的浅睡,有效的睡眠时间大幅缩减。许多老人会发现,自己晚上睡觉变得越来越轻,一点小动静就能把自己吵醒,而且醒来后很难再入睡。

除了自然衰老带来的影响,慢性病也是导致半夜惊醒的一大 “元凶”。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群体,常常成为半夜惊醒的 “常客”。就拿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晚上刚入睡时,可能还没什么明显不适,但到了凌晨三四点,问题就来了。他们会感觉呼吸困难,仿佛有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怎么躺都不舒服。这种难受的感觉让他们瞬间清醒,难以再次入睡。这是因为在睡眠过程中,人体的血液循环速度会变慢,心脏的负担相对加重,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凌晨时分就成了一个 “坎儿”。

糖尿病患者也深受其扰。他们的血糖控制往往不太稳定,过高的血糖无法被肾脏完全吸收,多余的糖分只能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这就导致他们夜尿增多,半夜经常被尿意唤醒。一次又一次地起夜,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会让他们感到疲惫不堪。想象一下,刚进入梦乡就被尿意打断,反复几次后,睡眠的连续性被彻底破坏,第二天自然没什么精神。

心脏病患者也是半夜惊醒的高发人群,尤其是三高人群。他们在半夜惊醒时,常常伴随着心悸、胸痛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心脏就像一台不停运转的发动机,为身体提供动力。而三高问题会让这台 “发动机” 出现各种故障,到了凌晨,心脏的负担加重,就容易引发这些不适症状,进而把患者从睡梦中 “拽” 出来。比如李大叔,他本身就有高血压和高血脂,最近总是在凌晨被胸口的疼痛疼醒,醒来后心跳得很快,呼吸也不顺畅。这种情况让他十分害怕,不得不赶紧去医院检查。

除了身体机能老化和慢性病的影响,生活中的一些习惯也可能导致我们在凌晨醒来。有些朋友喜欢在下午或者晚上喝奶茶、咖啡等提神饮品。这些饮品中含有的咖啡因等成分,会刺激神经系统,让人兴奋起来。即使到了晚上,这种兴奋劲儿可能还没过去,导致入睡困难,就算睡着了,也很容易在半夜醒来。还有一些人,午睡时间过长,一睡就是两三个小时,这会打乱正常的生物钟。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大脑还处于相对兴奋的状态,难以进入深度睡眠,自然容易在凌晨醒来。

在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凌晨醒来和身体器官的排毒时间有关,比如晚上 9 点 - 11 点是甲状腺排毒时间,晚上 11 点 - 凌晨 1 点是胆囊排毒时间,凌晨 1 点 - 3 点是肝脏排毒时间,清晨 3 点 - 5 点是肺脏排毒时间,清晨 5 点 - 7 点是大肠排毒时间。按照这种说法,凌晨醒来可能意味着某个器官出了问题。但实际上,身体并没有那么精确的时间概念,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半夜醒来,有可能只是外界的一些小因素,比如窗外车辆的鸣笛声、家里小猫的动静,或者是口渴了、被尿憋醒了等等。不过,排除这些外在因素后,如果还是频繁在凌晨醒来,那就很有必要找找更深层次的原因了。

那么,面对这种困扰,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想要睡个好觉,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至关重要。房间最好保持安静,远离外界的嘈杂。如果居住环境比较吵闹,可以使用隔音耳塞来减少噪音干扰。同时,要避免光线刺激,选用遮光效果好的窗帘,让卧室在晚上尽可能黑暗。想象一下,躺在一个安静、黑暗的房间里,身心都能得到极大的放松,入睡也会变得更加容易。

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也很重要。每天尽量在同一个时间上床睡觉,同一个时间起床,让身体形成稳定的生物钟。比如,晚上 10 点半准时上床,早上 6 点半按时起床。需要注意的是,睡眠时间并非越长越好,过长的睡眠可能会让人感觉更乏力,出现精力不济的现象。就像一直给汽车发动机空转,不仅浪费燃油,还会对发动机造成损害。

在睡前,要避免摄入有提神作用的物质,像咖啡、茶这些饮品,它们含有的咖啡因会让神经系统兴奋,影响睡眠。还有酒精,虽然有些人认为喝酒能助眠,但实际上,酒精会干扰睡眠结构,让我们无法进入深度睡眠,反而更容易在半夜醒来。抽烟也会影响睡眠质量,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刺激神经系统,让人难以入睡,所以晚上也要避免抽烟。

如果白天工作压力大,最好在睡前把工作处理完,别让工作的事情在脑海里转来转去。躺在床上还想着工作,大脑就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很难放松下来进入睡眠。可以在睡前做一些简单的放松活动,比如瑜伽、冥想,放松身体的每一块肌肉,让身心都平静下来。还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适当的锻炼也有助于改善睡眠。每周坚持进行一些轻体力活动,比如饭后散步。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让身体更有活力。但要注意,不要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运动后身体会处于兴奋状态,不利于入睡。可以选择在傍晚时分进行运动,给身体留出足够的时间恢复平静。

睡前还应避免看手机或电子书,也不要看容易让人兴奋的电视节目或书籍。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帮助我们入睡的重要激素。看一些刺激、兴奋的内容,会让大脑更加兴奋,难以进入睡眠状态。可以在睡前半小时,把手机放在一边,看看纸质的休闲书籍,或者泡个热水澡,让自己的身心逐渐放松下来。

但如果是严重失眠或患有睡眠障碍的人,这些方法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尤其是由精神疾病导致的失眠,比如焦虑症、抑郁症等,患者常常伴有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等症状。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必要时可能需要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来缓解症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