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儿推拿基础知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儿推拿基础知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82272899.html

小儿推拿概述

小儿推拿是一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特定手法刺激小儿穴位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法。它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易于接受等特点。同时,小儿推拿还注重个体差异,可根据小儿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

发展历程及现状

目前,小儿推拿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许多医疗机构和诊所都开展了小儿推拿服务,并且相关研究和学术活动也在不断深入进行。

历史沿革

小儿推拿疗法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有相关记载。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小儿推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适应症与禁忌症

小儿推拿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如消化不良、腹泻、感冒、咳嗽等。同时,还可用于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免疫力等方面。但患有严重疾病或急性传染病的小儿,以及皮肤破损或患有皮肤病的小儿,都不宜接受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理论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或能量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关系。通过手法调理阴阳平衡,调和五行关系,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脏腑经络理论

脏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藏神等功能。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具有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病强身的效果。

气血津液理论

气血是脏腑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血具有营养、滋润等作用。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具有滋润濡养、充养血脉等作用。通过手法刺激,调节气血津液的生成、分布和代谢,达到活血化瘀、生津止渴、舒筋活络等治疗效果。

小儿推拿手法技巧

常用手法介绍

  • 推法:用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沿一定方向进行直线推动。
  • 揉法:用指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
  • 按法:用指腹或手掌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
  • 摩法:用手掌或指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轻快的环旋运动。

手法操作要点

  • 均匀柔和:手法要均匀柔和,避免过于生硬和粗暴。
  • 持久有力:操作要持久有力,以达到治疗效果。
  • 力度适中:力度要适中,以宝宝舒适为宜。
  • 补泻分明:根据病情和宝宝体质,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补泻。

注意事项及误区

  • 避免伤害皮肤:操作时,手法要轻柔,避免伤害宝宝皮肤。
  • 注意宝宝反应:操作时,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 避免盲目操作:不要盲目追求效果,过度推拿或手法不当会对宝宝造成伤害。
  • 专业指导:避免在非专业指导下进行小儿推拿,以免发生意外。

小儿推拿穴位详解

点状穴位置及功能

  • 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功能。
  • 肝经:位于食指掌面,具有平肝熄风、清热镇惊的作用。
  • 心经:位于中指掌面,具有清热泻火、养心安神的功效。
  • 肺经:位于无名指掌面,具有宣肺止咳、益气固表的作用。

线状穴走向与作用

  • 天河水: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具有清热解表、泻火除烦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等病症。
  • 六腑穴:在前臂尺侧,自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高热、鹅口疮等病症。

面状穴范围及功效

  • 脾土穴:位于拇指螺纹面,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泻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小儿腹泻、消化不良等病症。
  • 肺金穴:位于无名指螺纹面,具有宣肺清热、止咳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咳嗽等病症。
  • 肾水穴:位于小指螺纹面,具有补肾益精、强身健体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小儿生长发育迟缓、遗尿等病症。
  • 肝木穴:位于食指螺纹面,具有平肝熄风、清热镇惊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小儿惊风、抽搐等病症。

小儿常见病推拿治疗

感冒发热推拿方法

  • 推攒竹穴:攒竹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用拇指指腹由内向外推揉,可解表散寒,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等症状。
  • 揉太阳穴:太阳穴位于额头两侧,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揉按,可疏风解表,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等不适。
  • 推三关穴:三关穴位于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中指指腹自腕向肘推,可温阳散寒,治疗感冒发热。

腹泻便秘推拿技巧

  • 摩腹:用手掌或四指并拢轻轻摩腹,顺时针为泻,逆时针为补,可调节肠胃蠕动,缓解腹泻和便秘症状。
  • 揉天枢穴:天枢穴位于肚脐两侧,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揉按,可调理肠胃,止泻通便。
  • 推七节骨:七节骨位于腰骶部,用拇指或食、中指指腹自下而上推,可温阳止泻,治疗腹泻;自上而下推,可清热通便,治疗便秘。

其他常见病治疗举例

  • 泻药性便秘:可通过推大肠经、揉膊阳池、按足三里等穴位,配合捏脊、摩腹等手法,以健脾和胃、行气通便为治疗原则。
  • 风热型感冒:可通过推风池、风府、肺俞等穴位,以疏风散热、解表宣肺为治疗原则,同时可配合揉太阳、拿风池等手法加强疗效。
  • 小儿夜啼:可通过揉百会、按心经、推小天心等穴位,以安神定志、调和气血为治疗原则,缓解小儿夜啼症状。

小儿推拿保健应用

提高免疫力

推拿手法可作用于脾胃、肺、肾等脏腑相关穴位,促进脏腑功能协调,预防消化、呼吸等系统疾病。

调整脏腑功能

推拿能促进气血流通,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儿童身体健康发育。

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通过推拿刺激穴位,增强儿童正气,提高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少感冒、咳嗽等疾病的发生。

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智力水平

  • 增强肌肉力量:推拿可增加肌肉纤维的弹性与张力,提高肌肉力量,增强儿童体质。
  • 促进骨骼发育:通过推拿手法刺激骨骼生长点,加速骨骼发育,促进身高增长。
  • 激活脑部神经:推拿头部穴位可刺激大脑皮层,促进脑神经细胞的兴奋与传导,提高儿童智力水平。

家庭日常保健按摩方法

  • 摩腹:以手掌或指腹在腹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摩动,有助于健脾胃、消食化积。
  • 捏脊:捏脊是一种常用的保健手法,有助于调和阴阳、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