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不能买,为什么增城成交仍独霸榜首13年?
都说不能买,为什么增城成交仍独霸榜首13年?
增城楼市在2022年一手住宅共网签20071套,占全市新房成交总量的28%,连续13年位居广州11区首位。这个看似不被看好的区域,为何能持续保持高成交量?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增城楼市的供需关系、价格优势、不限购政策和配套完善等因素。
不被看好的增城楼市,2022年,依旧打了漂亮的一仗。
成交数据上,还是它第一。
据阳光家缘数据,2022年,增城一手住宅共网签20071套,占全市新房成交总量的28%,近三成,位列十一区首位。
有意思的是,从2010年开始,增城一手住宅成交就攀上了11区(此前为12区/市)成交榜首。至此,增城占据榜首的不败战绩已连续13年!
成交数据来源阳光家缘
一边是不被看好,一边是买买买不断进场的购房者,相互矛盾的两种情况,却同时发生在增城。
为什么?
跌宕十年,增城楼市从爆火到淡静
近十年,增城市场,从备受追捧走到冷静。
2019年之前,它还是广州楼市东进的重要区域。库存去化之快,甚至可以与天河、黄埔相比拼。
促成它成为广州购房者关注焦点的,有三个关键事件。
一个是地铁,一个是撤市设区,一个是限购。
先是地铁。
2013年,13号线开工,首期鱼珠到新塘,带动新塘楼市起飞。同年,增城直通天河的地铁21号线动工,直接催生了科教城、中新等板块楼市。
地铁的到来,把看似与市区割裂的增城联系起来,让市区工作安家增城成为可能。
此后几年,增城楼市在地铁红利的带动下一飞冲天,促涨了新塘、朱村等沿线板块房价。
其次,撤市设区。
2014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了县级增城市,设立广州市增城区。至此,增城户口与全市并轨,增城市民也正式成为“广州人”。
户籍并轨促成的是增城户口的升值,同时政策红利带旺楼市交易。
再一个是限购。
2017年,广州“318新政”重磅出击,外地人买房资格从连续社保3年直接变成5年。一部分社保年限不足的购房者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买房计划被阻。
也正是这时,不在限购范围内的增城成为了新政的最大赢家。
政策出来后,失去购房资格的刚需、投资者纷纷转向增城,以致接下来的四年,增城成交均超过了3万套。
但,成也萧何败萧何。
增城楼市开始不被看好,也正是因为地铁和限购。
2017年12月底,13号线通车。
紧接着2018年底,21号线首通段通车。第二年,全线通车。通车后,看中而地铁入手增城的人,发现通勤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大多数人单程一小时左右,通勤成本比想象中高。
再加上2019年之后,因“318新政”限制的购买力释放,黄埔、南沙、白云、花都等区又陆续出台人才购房政策,增城不限购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也就是这时,陆续出现增城楼盘降价的消息。
接下来,就是疫情三年。
在疫情、黄埔、南沙放松人才购房政策,再加上整个经济大环境低迷的冲击下,增城降价、亏本卖房消息不断。
多米诺骨牌一倒,不叫好的声音就多了起来。
啪啪打脸?广州每成交五套房,就有一套在增城
一边骂,一边买。
与舆情声音不同的是,增城成交依旧连年霸榜,稳坐成交第一的宝座。
其成交量占比,均在全市总成交的五分之一或以上。
数据来源阳光家缘,仅供参考
也就是说,广州每成交五套房,就有一套在增城。
为什么一边不被看好,一边又是成交榜首?
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供应和需求都在。
首先是供应。
增城的供应一直是广州11区之首,高供应提供了高成交的基础。
据阳光家缘的可查数据,2016-2021年,增城每年新增批准预售住宅约在2.5万套以上。与成交量一样,占据全市第一。
数据来源阳光家缘,仅供参考
而这仅仅只是批准预售的套数,还未包括在建未获得预售证的供应。
另外,就是增城的购房需求一直都在。
这种需求的存在得益于增城独有的优势,价格、不限购以及配套的完善。
先说价格。
增城的房价一直以来都很亲民,而价格的优势又在与房价日益攀升的黄埔、南沙对比中更加突显。
以2022年1.9万/㎡的均价为例,购入百平的户型,总价不到200万,不负刚需的天堂。
手握200万,虽然不能说可以横着走,但是选择有地铁,有好一点教育、好一点的生活配套的楼盘还是可以的。据不完全统计,200万的总价预算,在增城就有28个地铁盘可选。
户型、价格仅做参考,实际以售楼部现场为准
再说不限购。
连续五年的社保/个税缴纳年限,还是限制了不少外地人。
黄埔、南沙虽有人才政策,但始终还是多了一道门槛,现如今,这些政策也已经收回。
没有购房资格又想在广州买房,这时候能够选择的就只有增城或从化了。
再者,增城的配套越来越完善了。
13和21号线的到来,把增城的新塘、中新、凤岗等板块到珠江新城的通勤距离缩短在50分种以内。
截图来源百度地图
交通优势+价格优势,让增城在成交上打败了如白云湖、知识城、亚运城和万顷沙等一众珠城通勤时间约50分钟左右的热门板块。
除了交通之外,增城的教育配套也在不断完善。
自2016年以来,增城引进优质资源合作办学的中小学有24所,目前还在积极推进合作办学有6所。陆续引进了广大附中、广州二中、执信中学、华南师范大学等一批名校入驻。
交通与教育配套的完善,提升了增城楼盘的吸引力。
舆情上不看好增城,只是针对有投资性质,或是在短期内有换房计划的购房者而言,毕竟增城部分楼盘房价下跌,二手置换难的事实也确实存在。
所以也能看到,市场上虽然有不看好的声音,但增城成交仍然年年第一。
2023年,增城楼市如何走?
2023年,增城依旧是广州11区供应最大的一个区。
目前在售的一手楼盘有一百多个,还有16个全新盘预计要上市,供应量大。
可以预料,如果无太大的意外,成交第一估计还是增城。
另外,由于供应量大,竞争激烈,市场元气未恢复,房价上涨可能不太大。
不过,今年是全面恢复经济、恢复楼市信心的一年。最差的2022年已经过去,今年无疑会比去年乐观。
跟随着大势,增城也会比2022年表现要好。
但也有两个不确定的因素。
一个是疫情。
今年,疫情的发展还存在着不确定性。是否会多次感染,是否会演变新的毒株,是否会因疫情导致反复停工,这些都是未知数。
疫情走势影响经济,同样影响楼市。
另一个是政策。
对整个广州楼市而言,2023年的政策走向是乐观的。刚开年住建部就表态了,大力支持首套购房需求,首套比例、首套房贷利率都要降下来。
降首付比例、降房贷利率,这对增城来说也是利好。
不确定的是限购的放松以及人才购房政策的出台。
目前,佛山、东莞这些邻居,已经全面放开限购,开始抢广州客了。广州会不会跟进,这难说。
还有人才购房政策,去年南沙就传得沸沸扬扬,今年真正落地或是大概率的事情。
不管是放松限购还是出台人才政策,对广州楼市来说是利好。但对依靠限购红利的增城来说,压力将会增加。
至于今年要不要买增城,能不能买增城,成交量就摆在眼前,大家已经用实际行动投了票。
至于哪些板块有升值的潜力,还是得看产业和规划,以及规划落地的能力。
交通便利、配套相对成熟的新塘板块,交通+价格优势,以及科教城概念还在的朱村,以及近年规划利较多的荔湖新城,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要从长远来看。
不管哪个版块,从自住来说,增城仍然是刚需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