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昭不仅续写了未完的《汉书》,还写出了提倡三从四德的《女诫》
班昭不仅续写了未完的《汉书》,还写出了提倡三从四德的《女诫》
班昭不仅续写了未完的《汉书》,还写出了提倡三从四德的《女诫》。作为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班昭的《汉书》续写工作对中国历史文献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她的《女诫》则对后世女性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班昭(45年?——117年?)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是班超、班固之妹,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之一。
汉代时,班氏一族在朝廷中地位显赫,班昭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汉书》的撰写工作就是由她的父亲开始,之后由她的大哥班固继续《汉书》撰写,班固含冤而死后,班昭奉旨续写《汉书》,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由其独立完成。自《汉书》以后,各朝各代都仿照其体例纂修断代史。班昭的才华被人们熟知,汉和帝多次招班昭入宫,让皇后和贵妃拜她为师,宫中诸人称其为“大家”。
但班昭对封建社会最大的影响还是她对“男尊女卑”思想的推崇,所著《女诫》便是深入阐释了男尊女卑和顺从思想。
班昭最为人熟知的是其《女诫》一书,全文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女诫》从各个方面阐述了作为一个女子应有的行为准则,其最初的目的为了管理家中女眷,后来逐渐演变为对女性行为举止的规范,其大意可概括为:“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和“四德”的“妇德、妇容、妇言、妇功”:“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犹恐其虎’”。
在《女诫》中,班昭强调女人要从思想上认同自己的地位卑微,主张女人应该承担家庭劳作,操持家务,侍奉丈夫。
班昭对关于女人的对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方面都作了具体阐述,她自己虽然是个才女,却认为女人就是要把所有心思放在家庭上,不要有才学,”女子无才便是德“便出自她的思想。
班昭
班昭最后把男尊女卑的思想诠释成对丈夫的绝对顺从。
班昭的《女诫》,成了中国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成为了“女四书”之一,对女性的思想有很大的禁锢作用。
一代大才女,最后却写了一部禁锢女同胞的书,影响中国女性1000多年之久,如果放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班昭写这本书的目的可能有别的用意,一是她可能教育自己子女,教她们如何自尊自爱,如何做好自己,才会获得社会尊重。二是当时东汉王朝有严重外戚专权现象。当时的掌权者就是那位掌握朝政达十六年之久,连兄长辞职让位都不许的邓太后邓绥:“六年,太后诏征和帝弟济北、河间王子男女年五岁以上四十余人,又邓氏近亲子孙三十余人,并为开邸第,教学经书,躬自监试。尚幼者,使置师保,朝夕入宫,抚循诏导,恩爱甚渥。乃诏从兄河南尹豹、越骑校尉康等曰:‘吾所以引纳群子,置之学官者,实以方今承百王之敝,时俗浅薄,巧伪滋生,《五经》衰缺,不有化导,将遂陵迟,故欲褒崇圣道,以匡失俗。传不云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饭,乘坚驱良,而面墙术学,不识臧否,斯故祸败所从来也。永平中,四姓小侯皆令入学,所以矫俗厉薄,反之忠孝。先功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孙,故能束修,不触罗网。诚令儿曹上述祖考休烈,下念诏书本意,则足矣。其勉之哉!’康以太后久临朝政,心怀畏惧,托病不朝。太后使内人问之。时宫婢出入,多能有所毁誉,其耆宿者皆称中大人,所使者乃康家先婢,亦自通中大人。康闻,诟之曰:‘汝我家出,尔敢尔鸦!’婢怒,还说康诈疾而言不逊。太后遂免康官,遣归国,绝属籍。”邓太后以女性身份掌控朝堂,身居此高位的女性,若无高尚道德修养,会对天下的伤害必然非常严重,所以班昭写出《女诫》也是一种反抗。然而没有达到她想要的作用,反而成了女性洗脑的范本。
不管怎样,班昭倡导的女性观念,最终成为了古代女性的行为,极大地禁锢了女性的思想和自由,这是不争的事实,单纯看这本书,班昭就是千古罪人。但是考虑她的出发点和那个历史时期,说她是千古罪人的话也是有些过分。中国古代对妇女的压迫从有记录以来到明清时期,是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以及儒学的畸形化发展而不断加深的,不能把某个朝代或者某个人单独拿出来说。如果硬要说班昭是造成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低下的原因,那恐怕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