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平为四川省文化数字化创新发展 研讨班讲授数字文化建设
周建平为四川省文化数字化创新发展 研讨班讲授数字文化建设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文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5月22日,中山大学科技园,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文化学会会长周建平博士应邀为“四川省文化数字化创新发展专题研讨班”作了“提升数字文化建设水平”的专题授课。
来自四川省宣传文化单位、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单位)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市(州)党委宣传部分管负责同志,以及有关县(市、区)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同志,部分重点民营文化企业负责人共90人聆听了授课。
图源:羊城晚报
“文化与数字技术相遇,会催生怎样的蝶变?借助公共图书馆线上借阅新模式,海量数字资源一键直达;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音乐创作平台,爱好者用手机就能创作作品;数字投影、文保监测等数字化技术,助力城墙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数字文博、数字文旅、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的新应用、新探索,让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美好文化体验成为现实。
周建平表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发展数字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数字化正在加速重塑文化生产趋势,改变大众文化生活潮流。文化数字化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其背后又暗藏了哪些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让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如何提升我国数字文化建设水平?
周建平从历史层面、战略层面、实践层面,对数字文化建设展开讲述。一是从历史层面阐述网络时代与数字文化的历史沿革的和基本特征;二是从战略层面解读国家顶层设计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及全国各省市推出的《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三是从实践层面总结分析数字科技赋能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文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进而对如何提升数字文化建设水平作出对策建议与思考。
新时代以来,我国的数字文化建设发展迅速,呈现生机勃勃。数字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内容供给质量不断提升。数字文化成为文化繁荣的新形式、人们精神生活的新家园。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在数字科技的加持下完美呈现了令世人惊艳的双奥之城故事;开启数字故宫、故宫云课、数字圆明园、云游长城、云游敦煌、数字中轴等。云音乐会、云展览、等云旅游、云观影等线上文化消费不断丰富;涌现了一大批有内容、有温度、有力量的优秀作品。网络内容建设的创新活力持续显现,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92亿,网络文学作家数量累计超2278万。《红色文物100》、网络剧《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网络视听节目佳作迭出。“网络中国节”、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等活动引起广泛关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智慧广电、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等建设,极大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网络游戏、音乐、文学、视频、直播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显著。网上文化交流共享渠道加快拓展,不同文明在网上对话沟通、互学互鉴更加广泛深入,“中国联合展台在线平台”、多语种“丝绸之路数字遗产与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等项目成为互联网展示世界多彩文明的新平台。
数字文化建设培育了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时代潮流,浩浩汤汤。放眼世界,各国创意经济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而数字经济又是其中最激烈的领域之一,美日等国家纷纷出台激励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加紧布局,摩拳擦掌。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
文化数字化战略赋能文化自信。文化数字化战略,无疑是对文化自信的强有力诠释。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意义,一是抢占数字文化发展先机和推进建设文化强国;二是以数字技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赋能蓄势;四是激活传统文化资源,增强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推动中华文化瑰宝“活”起来。
然而,数字文化建设也面临困难与新的挑战。周建平针对目前存在的文化数字化资源碎片化、文化数字化技术制约、文化数字化人才缺乏、文化数字化共享与产权保护冲突、数字化就业和产业转型等问题与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如何着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资源整合,加快文化数字化技术革新与转化,重视文化数字化人才培养,如何保护文化数字化产权,统筹协调解决文化数字化衍生的社会问题,如何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共创、民众参与的良性机制,提出建议性对策与思考。
坚定文化自信,丰富传统文化表达,传承中华文明基因,开启数字文化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