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行业现状分析:2025年能否迎来供需平衡拐点?
乳制品行业现状分析:2025年能否迎来供需平衡拐点?
2024年乳制品销售额整体下降3.1%。当前中国乳制品消费结构以液体乳及奶粉为主要消费品类,其中液体乳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为44.0%。当下中国乳制品行业格局稳定。伊利、蒙牛营收业绩与其他乳企差异较大,千亿元左右的营收规模远超其他乳企,CR2超50%。
乳制品行业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及行业报告数据,2018年至2022年中国乳制品产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 2018年:2687万吨
- 2019年:2719.4万吨(同比增长5.6%)
- 2020年:2780.4万吨(同比增长2.8%)
- 2021年:3031.7万吨(同比增长9.4%)
- 2022年:3117.7万吨(同比增长2.0%)
- 2023年:3054.6万吨(同比下降2.02%)
- 2024年:2961.8万吨(同比下降1.9%,其中12月267.1万吨,同比增长4.4%)
跟踪2024年乳制品产量延续了2023年的下滑趋势,主要受供需失衡、消费需求疲软及原料奶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自2022年开始,虽然中小牧场因成本压力等因素有所减退,但乳企自有控股的牧场、牧业集团以及集团企业的奶牛数量却在增长,导致总体产能持续增加,远超市场需求,使得原奶价格下跌,原奶进入下行期,企业面临利润压缩,从而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减少产量。
中游乳企自控牧场占比
在以品质驱动高端化的升级过程中,奶源至关重要。上游优质原奶资源稀缺性强,能够撑握此类资源并依此构建高端产品的进入门槛的企业,在产品高端化时将更具竞争力。例如,伊利系和蒙牛系自控规模化牧场占比约为40%,若加上通过租赁、托管等方式控制的牧场,未来这一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
乳制品国内消费情况
2022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奶及奶制品每人每天的摄入量在300-500g为宜,折合每人每年约110-183KG,2022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约43KG(城镇居民52KG、农村居民25KG),相当于只有推荐量的30%左右。如果和海外对比,我国同样存在较大增长空间,据国际乳品联盟报告,2021年全球和亚洲人均奶类消费量分别为118KG/94KG,我国分别达到全球及亚洲平均水平的36%/45%。
在我国内部结构上,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的趋势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提升将成为奶类消费的重要驱动力。
2025H2乳品供需平衡可期
在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自2022年开始原奶总体产能持续增加,叠加消费需求疲软,远超市场需求,使得原奶价格下跌,原奶进入下行期,企业面临利润压缩,从而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减少产量,直到达到供需平衡,2025年有望实现供需平衡。
我们看下各年的原奶价格情况:
- 2021年:年均价4.29 元/公斤,价格高点在2021年8月达到4.38 元/公斤(历史峰值)
- 2022年:年均价4.16 元/公斤,同比下跌3.0%
- 2023年:年均价3.84 元/公斤,同比下跌7.7%
- 2024年:原奶价格整体呈现持续下跌趋势。三季度:农业农村部监测均价进一步跌至3.14元/公斤(较2021年高点跌幅近28.31%),供需失衡加剧,奶牛存栏量减少但单产提升导致供应压力未显著缓解。四季度:12月内蒙古四季度原奶交易参考价为3.25元/公斤。
供需失衡:2021年后原奶价格持续下行,主因规模化牧场产能释放叠加消费需求疲软。成本倒挂:2024年公斤奶成本约3.6元,而收购价长期低于3.2 元,养殖行业亏损面超80%。2024年10月-12月主产区生鲜乳价格平均同比跌幅呈现逐月缩窄趋势,价格呈现企稳态势。
养殖成本:内蒙古公斤奶成本在3.2元到3.6元之间,具体取决于养殖模式。规模化牧场(2024年数据):2024年一季度:成母牛公斤奶平均成本为3.65元。2024年9月: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优化,公斤奶成本从3.6元降至3.2元。2024年四季度原奶交易参考价为3.25元/公斤,成本倒挂,查看2015-2018年震荡期的原奶价格3.4左右是临界点,2024年收购价长期低于3.2 元是不可持续的,行业出清加剧。
本轮原奶下行周期从2021Q3延续至今,下行时间接近 3 年半,对比上一轮下行周期,本轮下行周期奶价下跌幅度较大、调整时间更长,拖累乳品上市公司及上游牧业公司业绩。2024Q4生鲜乳价格趋稳,成本倒挂不可能一直持续,乳品供需平衡可期。本轮原奶下行周期行至后程,2024Q4平均同比跌幅逐月收窄。
主要上市牧业2024H1情况
2025H1需求依然承压,奶价预计延续低位,意味着经营压力将持续,存量牧场依然面临亏损现金流的问题,若2025H2行业回到供需平衡,那么奶价有望在2025H2伴随需求进入旺季,而奶牛因热应激季节性减产而实现企稳回升。
展望2025年,上游供给出清有望驱动下游乳制品加工企业盈利修复。
1)供给出清奶价企稳回升,有望减少乳企报表端存货减值损失,盈利修复。
2)本轮周期伴随需求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上市乳企在竞争策略上从重视份额向重视利润转变,开始主动收缩费用投放。
2025年若奶价企稳回升,则价格战的空间进一步收缩,竞争格局有望得到显著改善,终端价盘有望得到修复,将有望改善乳企的盈利表现。其中,头部企业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有能力传导奶价提升的压力,即使是奶价上行期成本提升,也有望通过变相提价和收缩费用实现毛销差的稳健增长。
四川省2024年第二次生鲜乳价格协调会于2024年12月27日在四川省畜牧总站召开。会议通报了四川省奶业协会对调研牧场的成本情况,分析研判了生鲜乳市场行情,经奶农代表、乳企代表和奶业专家协商评估,达成了2025年上半年生鲜乳收购指导价格为4.44元/公斤,上下浮动5%,生鲜乳质量标准执行国标GB1930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鼓励生鲜乳优质优价。
乳制品行业关键变量跟踪
四川2025年上半年生鲜乳收购指导价4.44元/公斤。指导意义更大,实际情况不知如何,看来牧场形势确实不容乐观,大概率在筑底和企稳中,这个价格和2021年、2022年相当,也不奇怪,情理之中。
对于达到供需平衡所需时间而言,生鲜乳供给量、消费量均为重要变量。若2025年生鲜乳需求量有所增加,则下半年供需平衡大概率能达成;若生鲜乳需求量持平,大概率要到2026年达到供需平衡,持续跟踪行业关键变量。
跟踪乳制品产量。
跟踪公斤奶成本。
跟踪原奶价格(生鲜乳)。
跟踪生鲜乳供给量、消费量。
跟踪农业农村部监测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