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读50本书,如何用卡片读书法搭建知识体系?
每年读50本书,如何用卡片读书法搭建知识体系?
导读:本文分享了一套完整的读书方法体系,通过精读、写读书卡片和绘制思维导图等步骤,帮助读者搭建个人知识体系。这套方法不仅适用于纸质书,也适用于电子书,能够有效提升阅读效率和知识管理水平。
后台发送“高分书单”,送您一份高价值书单~
我从大学开始,每年至少读50本书。直到现在,大学毕业即将7年,读书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我。
以前读书偏向于消遣,没有刻意输出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输入和输出结合。
我按照董宇辉的读书方法,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介绍读书的流程。
董宇辉的读书方法,4步帮你告别无效读书。
今天结合我自己在日常中的读书实践,分享如何边读书边记录读书感悟,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文章包括以下**3**个方面:
01 精读一本书的步骤
02 写读书卡片的方法
03 绘制读书思维导图
🔻 01 精读一本的步骤(SOP)
我认为读一本书至少需要经历 4步,才能真正把一本书读透读通。
第一遍是精读,边读边记录,每读到一个有用的点便记录下来,形成读书卡片。
第二遍是泛读,了解整本书的脉络,用思维导图梳理整本书的大纲。
第三遍是内化,结合自己的感悟进行输出,整理为书评感悟。
第四遍是运用,结合多维知识,做一次公开的分享。
这4个读书步骤可以提炼成精读一本书的SOP,分别对应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这3个阶段。
✅ 精读一本书的流程 (SOP) :
➤ 阅读前:
根据阅读需求选书,形成初步认知。
写下自己的阅读动机,列出问题清单。
翻看序言和目录,了解全书框架。
根据章节阅读,带着问题阅读。
**➤ 阅读中:**
标记有触动的地方,写读书卡片。
每读完一章,整理一次读书笔记。
**➤ 阅读后:**
跳读重点,绘制思维导图。
按照书评写作SOP,写一篇读书笔记。
以教为学做一次分享,文字或视频都可。
按照这个步骤读书,读后有一种"告别旧我,长出新我"的感受,是一种极致的阅读体验。
李敖以博闻强记,精于读书著称。他在读书时,手边会备着剪刀、美工刀,看到某页或某段有自己需要的资料,就把它切下来;书背面如有需要的内容,就把背面影印出来,再把需要的部分切下来。他看完一本书,这本书就被五马分尸、大卸八块。
我们如今有很多好用的在线工具,不需要如此大费周章去读书,用好工具便能将读书这件事变得更高效,实现事半功倍。
我用到的工具是Flomo+Xmind,这两个工具方法将 卡片笔记 和 思维导图 串联起来。
🔻 02 写读书卡片的方法****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可以有效地将读、思、写结合起来。
所谓读写不分家,将读书感悟转化成读书卡片的过程,同时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过程。
只有将一本书读透读懂,才能写出有价值的内容。
卡片读书法来源于《卡片笔记写作法》,将所有知识点浓缩在一张张卡片,这种方法不仅限于看书,日常学习同样适用。
在读书或者学习的时候将知识点拆分成小块,每张卡片记录一个概念或信息点。这样,我们不仅能够更加专注地记忆每一个点,而且在复习时也能快速定位和回顾。
一张卡片的重点=原文复述+思考感悟+实践运用,具体记录内容如下:
【卡片主题】:一句话介绍卡片的主题
【卡片类型】:卡片的所属类型
【原句摘抄】:直接摘录书中有感触的话或金句
【复述原文】: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原文
【我的感悟】:关联新旧知识和相关经历、思考。
【实践运用】:迁移运用,将知识为我所用。
如果是读纸质书,笔记可以直接写在书上,笔记和书不分离,同时用不同颜色的索引贴。
我习惯用Flomo写读书卡片,边读书边写读书卡片,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Flomo新建标签
我将一级标签命名为看书笔记,二级标签分为:已想读、正在读、已阅读、已精读、已弃读。
二级标签的作用,是记录读书的状态。
已想读:存放计划读的书,直接写书名。
正在读:目前正在读的书,边读边写读书卡片。
已阅读:已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未写读书卡片。
已精读:已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并且完成读书卡片。
已弃读:开启阅读后,暂时不想继续读的书。
这 5 种读书状态,可以通过修改标签名称互相转化,实现动态管理。
2.按照章节读书,一边读书,一边写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直接按照模版记录,就像发微博一样记录在Flomo,甚至可以在有灵感的时候随时编辑、修改和补充。
3.每读完1-2章便整理读书笔记到文档。
我用到的文档是飞书,支持在线绘制思维导图、插入超链接。除此之外,也可以用语雀、Notion、石墨文档。
在整理的过程中,有任何想要补充的信息,都可以继续完善,不必拘泥于格式。
🔻 **03 绘制读书思维导图**
卡片笔记帮助深入理解和记忆每一个细节,思维导图则有助于构建知识框架。
思维导图是视觉化的思维工具,可以把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清晰易懂,快速捕捉和整理学习内容,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借助思维导图,可以用来梳理思路、做读书笔记、列写作提纲、搭建知识体系,还可以用来做读书复盘。
常用的思维导图工具有Xmind、脑图、ProcessOn、幕布、飞书、腾讯文档。
我们平时阅读,大多分为三种:功利型阅读(粗读)、学习型阅读(精读)和消遣式阅读(泛读)。
以《认知觉醒》为例,属于功利型阅读。阅读的时候可以采取泛读式:
①翻看封面、序言,形成基本认知。
②快速浏览目录,快速掌握整本书的结构。
③翻阅章节的开头和结尾,带着问题阅读。
④忽略论证案例,从书中获取关键信息。
泛读的时候不用逐字读完整本书,读不懂的地方暂时跳过,读书不是在已知中寻找共鸣,而是发现自己的未知。
当看完一整本书,便可以去画思维导图。
关于读书思维导图,分享 8 个画思维导图的小建议:
1.画思维导图不是复制粘贴,需要结合自己的思考。
2.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主要是提炼关键词。
3.如果是看纸质书,可以标注页码,方便回看。
4.如果是看电子书,记录原始关键词,直接搜索即可。
5.用简单直观的方式记录,避免添加过多文字,用关键词和短语描述。
6.巧用颜色和图像,思维导图会更美观,也能帮助记忆和区分不同主题。
7.思维导图要有清晰层次结构,从中心主题到主要分支,再到次要分支。
8.如果两个不同的分支有关联,可以使用连接线连接起来,体现不同主题间的联系。
思维导图要遵循金字塔原则,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所谓大道至简,思维导图正是大道的体现,用最简单的方式揭示本质和规律。
🔻 写在最后
读书过程中将 读书卡片+思维导图 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你会发现读书效果大幅提升。
卡片笔记的精髓在于,减少知识汲取的紊乱,让它们自由碰撞,激发灵感。
思维导图的作用是梳理,不只是一次性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回顾、补充和完善。
按照这样的方式写读书笔记,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我已经累计在Flomo记录2800+条卡片,网页版和手机端同步使用,在睡觉前、通勤时可以随时打开。
即便每张卡片记录200-300字,一年下来便可以产出近10w字。
每张知识卡片可以重复利用,也可以和无数卡片关联,形成庞大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知识复利。
有人说,这样读书太累,失去读书乐趣。
我认为知识只有流动起来,才能成为活水,变得有价值。
你是怎么看待读书笔记,有什么好的方法呢?欢迎分享和交流。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以上便是我的分享,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可以顺手点个【赞】或【在看】,你的认可就是给我最大的鼓励,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