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成语背后的文化密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成语背后的文化密码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761998985_100042272/?pvid=000115_3w_a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一个表达深切思念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挂念。然而,很多人对其中的“三秋”存在误解,认为它指的是三年。那么,“三秋”究竟指的是多久呢?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具体见于《诗经·国风·王风》中的《采葛》篇。诗中写道: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三秋”是介于“三月”与“三岁”之间的时间长度,比三个月长,但比三年短。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解释道:“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也就是说,“三秋”实际上指的是九个月。
这个解释不仅纠正了人们对成语的误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时间的独特理解方式。在古代,人们常用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来计量时间,如春、夏、秋、冬四季,以及月相变化等。这种计时方式在很多古诗文中都有体现,如“三秋”就是以季节为单位来计算时间长度。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独特理解,也表达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思念。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情感都是相通的。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有了更精确的时间计量方式,但这个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表达了人们对亲朋好友的深切思念。
热门推荐
企业组网新趋势:如何构建高效安全的网络环境?
新春文化大联欢!春节前后江苏推出5300多项文旅特色活动
高达新作预告来袭!从VR动画到经典重现
横山炖羊肉:舌尖上的非遗美味
春节餐桌上的羊肉:从传统到健康
冬日暖心必备:羊肉萝卜汤的前世今生与烹饪秘诀
炖羊肉必看:三大部位选购指南
冬季冰箱节能调温指南:省电不结冰
冬季冰箱调温有讲究:3-4档才是最佳选择
Beyond经典再现:《海阔天空》在2024年音乐节引爆全场
从《神探狄仁杰》看唐朝官场风云
太原狄仁杰文化公园:一座展现名相风采的文化殿堂
神探狄仁杰:荧幕内外大不同
剩菜剩饭处理指南:储存、再利用与规划三步走
隔夜土豆到底能不能吃?一文读懂储存与食用要点
讨薪困境下的农民工: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扬州冬日雪景打卡地推荐:瘦西湖、个园、何园
冬日扬州:瘦西湖&东关街亲子游攻略
欠薪顽疾待解:民营企业成风险源
农民工讨薪:法律困境与破解之道
中小企业工资拖欠背后的职场文化反思
云冰山:冬日冰雪奇观打卡地
冬游云南:丽江大理双城记
双11云南旅游攻略:冬季特色与优惠信息全解析
泸沽湖:云南不可错过的神秘女儿国
丽江古城&香格里拉:云南文化深度游打卡地
血塞通滴丸的副作用知多少?用药需谨记
橙子皮晒干-家庭必备的十大妙用魔法宝贝。
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详解:三大保险计划全面解析
敦煌古城影视城:《神探狄仁杰》取景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