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富联的五个真相:被误解的科技制造巨头
工业富联的五个真相:被误解的科技制造巨头
工业富联作为一家在A股上市的科技制造企业,常常被市场误解。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澄清这些误解,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工业富联的投资价值。
一、工业富联与苹果手机的关系
很多人把工业富联等同于富士康,把苹果手机ODM也算在工业富联头上。实际上,富士康(鸿海)的业务范围更广,包括苹果等手机代工、电动车等多个领域,而工业富联主要专注于网络设备、服务器和工业控制业务,与手机代工没有直接关系。
按照上市公司的法规,控股股东不能与上市公司同业竞争。因此,鸿海集团将所有服务器、网络代工等业务均归属到工业富联门下,AI方向的增长也完全由工业富联贡献。
二、工业富联的利润水平
工业富联的毛利率确实不高,净利润率也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其总资产周转率表现优异,可以达到1.71.8,远高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平均值的0.50.7。
数据显示,2023年富士康的赚钱能力甚至略胜宁德时代一筹,这可能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工业富联的净资产回报率(ROE)常年保持在16%以上,且杠杆率低于50%,在A股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工业富联的商业模式可以总结为“赚小钱,赚快钱”,通过高周转率实现整体收益的领先。
三、工业富联的技术实力
虽然工业富联的业务给人以“打工仔”的印象,但实际上其研发投入相当可观。数据显示,该公司连续四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在A股市场中实属少见。尽管由于收入规模庞大,研发费用率看起来较低,但其研发团队实力不容小觑,拥有82名博士和2800多名硕士,在A股制造业企业中名列前茅。
四、工业富联的股东回报
工业富联的股息率表现不俗,过去三年的股息率水平甚至可以与四大行相媲美,显示出公司管理层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五、工业富联的市值与流通性
尽管工业富联的市值达到五千多亿,但其实际流通市值不到900亿。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高达87%,且这些股东持股稳定,流动性相对较低。因此,从市值角度来看,工业富联更像是一家中盘股。
综上所述,工业富联是一家被市场误解的优质企业,其在盈利能力、研发投入和股东回报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市场预期。投资者在分析工业富联时,需要跳出传统的认知框架,重新认识这家在科技制造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