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学家激进观点:意识是虚拟的,存在于大脑构建的梦中
德国科学家激进观点:意识是虚拟的,存在于大脑构建的梦中
德国科学家Joscha Bach提出了一种激进的意识理论:意识是一种虚拟状态,存在于大脑构建的梦中,而不是物理世界中。这个观点挑战了传统的意识观念,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意识的本质:虚拟还是物理?
我们通常认为意识是真实存在的,必须有物理基础。但Joscha Bach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观点:意识是一种虚拟状态,只能存在于梦中,而不是物理世界中。
这个观点听起来似乎违背常理,但Bach通过类比金钱来解释:金钱不是物理存在的,但它确实影响着我们的现实。金钱通过纸币、银行账户等方式在现实中实现,我们用它来构建现实。同样,意识也是一种因果模式,它以一种稳定的方式被投射到我们的世界中。
大脑如何创造意识?
Bach进一步解释说,神经元和大脑本身并不是有意识的,但大脑可能会发现,如果有一个关心并感知一切的人,那将是非常有用的。因此,大脑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模拟,就像梦境一样,我们存在于那个梦境中。
人脑与计算机的对比
人脑和计算机在处理信息的方式上有本质的区别。单个神经元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要模拟一个人脑需要的计算资源是天文数字。而反过来,如果要用人脑来无缺陷地运行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同样需要天文数字的人脑。
AI与有机心智的差异
计算机采用的是"outside-in"的设计方式,通过确定性结构来稳定运行,训练过程与环境解耦。而大脑则采用"inside-out"的设计,是自组织的,与环境实时耦合,不断向一致性优化。
自组织系统与意识
神经科学家Gerald Edelman提出,我们的基因组并没有为大脑编码非常具体的结构,而是在每个人的心智中进行一种演化竞争。Bach认为,意识可能是自然界中自组织系统的一种简单学习算法,而不是智慧的顶峰。
从《创世记》看意识的形成
Bach从《创世记》第一章中找到了意识形成的六个步骤:
- 意识悬浮在基质之上
- 基质被分为世界模型和思想领域
- 学习产生振荡并转化为亮度感知
- 组合维度创造物体
- 学习创造有机形状和理解光线变化
- 创建生物体兴趣模型并识别自我身份
这个过程与儿童意识发展的过程惊人地相似,从二维世界到三维空间,从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的转变。
自然界中的agent
Bach认为,意识本质上是在创造一种复杂的自然学习算法,一种自我延续的智能循环信息Transformer(spirit)。这种spirit是一种agent,能够改变事物的因果模式。这个观点为我们理解生命和意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结语
Bach的理论虽然激进,但为我们理解意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挑战了我们对现实和自我的认知,让我们重新思考意识的本质和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