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航母性能与航母战术
二战航母性能与航母战术
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从最初的战列舰辅助角色,到成为独立的打击力量,再到最终主导太平洋战场,航母战术的演变见证了这场战争中最激烈的海上较量。
自1918年至1939年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来,航空母舰的性能和战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熟悉的航空母舰战斗群构成了美国海军的大部分战斗力,在1920年代航母首次出现时甚至还没有被概念化
在此期间,航母的战术与其在舰队中的能力和作用密切相关。它们只不过是由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组成的主战线的辅助。它们的功能是通过进行空中侦察来增强战列舰舰队的侦察能力,帮助防御从海岸基地发射的轰炸机攻击,并且可能在近距离交战的战舰交战中投下一些炸弹或鱼雷。
在此期间,航空母舰的设计以及性能都受到这一角色的强烈影响。尽管像英国和美国这样的海军强国很快就不再将轮船或军舰改造成航母,而是开始建造从龙骨上设计为航母的船只,但它们在密切配合水面作战方面的预期作用仍然挥之不去。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海军的早期航母都安装了巡洋舰大小的火炮,主要对巡洋舰和更小尺寸的水面舰艇构成威胁。火炮的安装减少了专用于空中作战的空间,但被认为是在重大交战期间抵御侦察巡洋舰或鱼雷艇攻击所必需的。
1939-1942 年的航母战术:
可以说,航母的设计和使用作为战列舰舰队的配角,使它们在二战初期比本来可以强大的要弱得多。也有可能是战争初期航母的严重损失,尤其是英国的损失,表明设计师和海军上将都严重误解了它们的潜力。
1939 年,唯一拥有庞大航母舰队的战斗国家是英国。它的舰队主要由一次性设计或改装的船只组成: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和皇家方舟号母舰是前者的样板,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鹰号航空母舰、暴怒号航空母舰 和 勇敢级航空母舰属于后者。在战争开始时,只有 皇家方舟号的设计从旨支持战列舰的舰艇设计为用于进行空战的舰艇。
二战航母战术的发展始于 1939 年 9 月宣战后不久。英国航母分散在海上,分成由航母和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组成的部队。这些部队中的一些经常会联合起来进行行动,由于德国海军的相对薄弱,这意味着舰队从事北海巡逻,并努力支持商船在盟军与其海外殖民地之间的活动。
这使英国航母与德国海军的U型潜艇在水面展开了战斗,在那里他们侦察了试图攻击英国船只和设施的袖珍战列舰和U型潜艇。事实上相当不成功。U-29在战争开始两周后进行空中作战时用两枚鱼雷击中了勇敢者号,她像石头一样沉没。光荣号在 1940 年挪威战役中被德国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在海上捕获时被摧毁。1941 年,皇家方舟号差点被U-81鱼雷击沉。1942年鹰号航空母舰在地中海被U-73击沉,爱马仕号同年在印度洋被日本飞机炸沉。
1942 年航母战术发展转折点
但是,尽管英国在战争开始时失去了它拥有的七艘航母中的五艘,但其经验证明对二战期间航母战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即使它的航母被一艘艘地击沉,皇家海军也尝试了改变战术,并发挥了航母擅长的一项:突袭。
作为同级别四艘航母中的第一艘,光辉级航空母舰的服役使英国的航空母舰性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940 年 11 月,光辉号配备了装甲飞行甲板,机库中可容纳 50 多架飞机,对意大利主要的塔兰托海军基地发动了攻击。使用鱼雷和夜间打击,意大利海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举瘫痪。从此航空母舰找到了它的本色。
正是日本海军进一步提出了使用航空母舰对港口设施和船只造成极大破坏的概念。到 1941 年底,它的舰队由六艘以上的航母组成,日本充分利用它们袭击中国的海岸设施,直到经济制裁导致日本政府对盟国发动攻击,以期获得对西太平洋的控制权。1941 年 12 月,日本效仿英国在塔兰托的成功,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摧毁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日本在这次空袭中的创新很重要——他们将六艘航空母舰编组在一起,在一次集中攻击中使用了三百多架飞机轰炸。
1942 年初,美国只有完好无损的航母和巡洋舰舰队,被迫将其旧的战列舰为重点战舰,即兴发挥。它开始对日本的空军基地和岛屿进行突袭,甚至成功完成了杜立特突袭,在那里,中型轰炸机被派往美国企业号航空母舰,护航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进行单程攻击。但是 1942 年的珊瑚海和中途岛海战永远改变了航母战争,并使美国航母处于发展的前沿。
1942年至1945年,美国发展快速航母
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标志着航空母舰首次在独立作战的大型航母群中相互对决。在这两场战斗中,日本失去了四艘航空母舰:赤城号航空母舰、凤翔号航母、飞龙号航空母舰和 苍龙号,而美国失去了两艘——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和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加上在冲突早期失去兰利,这使美国拥有与日本大致相同数量的航母,但也阻止了日本在太平洋的推进。该倡议传递给了美国,包括航母性能的发展以及航母使用的新战术和理论的发展。
日本可能是第一个经常将航母编组为独立打击力量的航母大国,但美国将这一概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到 1942 年底,大黄蜂号航母和黄蜂号航母已经沉没,但像无畏号这样的埃塞克斯级航母正在上线。到 1943 年,美国可以将六到八艘性能相似的快速航母放在一起,并将它们投放到太平洋的日本领土上。
因此,二战中航母战术的得到了改进:使用大规模的航母舰队作为主要打击力量,并将它们派往重要的海军基地。对于日本人来说,这就像一次又一次被珍珠港袭击一样。所罗门群岛的战斗对双方来说都是血腥的,但当硝烟散去时,美国及其盟国拥有了战场的主动权,
从 1943 年到 1945 年底日本投降,美国航母一路狂奔到日本海岸,几乎不受威胁地横渡太平洋。从那时起,航母战术一直保持不变:派遣他们组成战斗群,当威胁等级增加时,将战斗群合并为大型打击力量,去攻击敌对的军事设施,直到他们的弹药和喷气燃料储备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