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垦】曾经的武汉市委书记,是邓小平一母同胞的二弟
【邓垦】曾经的武汉市委书记,是邓小平一母同胞的二弟
邓垦,这位曾担任武汉市委书记的重要人物,是邓小平的同胞兄弟。从四川广安的一个小地主家庭走出,邓垦的人生经历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变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邓垦的父亲邓绍昌(1886-1936年),字文明,辛亥革命前后,曾任帮会组织“袍哥会”(哥老会)在广安县协兴场的“码头”当家三爷和“掌旗大爷”。到邓垦出生时,他们家是一个拥有二三百挑谷地的小地主。
一般认为一亩地为4.25挑,不过,邓垦的说法是,“四十亩土地,在我们那里叫两百挑”。邓垦,原名邓先修,祖籍湖北麻城,1911年11月出生于四川广安县协兴场姚平里(今协兴乡牌坊村)。
邓垦的父亲邓绍昌先后娶过四个妻子:第一个妻子张氏,婚后不到两年就去世了、未育;第二个妻子淡氏,生三子二女,依次是:长女邓先烈(1902-1997年),长子邓先圣(后改名为“希贤”、“小平”,1904-1997年),次女邓先珍(十岁时病死),次子邓先修即邓垦,三子邓先治(邓蜀平)。
邓小平和继母夏伯根、妻子卓琳
邓垦(左一)
淡氏病故后,邓绍昌娶了第三个妻子萧氏,生子邓先清。邓绍昌的第四个妻子是夏伯根(1901―2001年)。前夫病死后,夏伯根带着一个女儿邓先芙改嫁邓绍昌,并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邓先蓉(十多岁时病死),小女儿邓先群。
夏伯根是嘉陵江上船工的女儿。1949年重庆解放后,邓小平把她从广安老家接到重庆,此后她就和邓小平一家生活在一起,帮着带孩子、做饭。
对于邓小平早年离家后的情况,邓垦曾回忆说:
- “我清楚地记得,他(指邓小平)去法国两年后,家中突然收到他从法国寄来的一封长信,内容是说他参加革命了……
“他在信中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从此不能回家,也不能照顾家了;二是要求废除旧式婚约。当时四川农村很兴娃娃亲,他很小就跟一个姓唐的家庭订了娃娃亲……
“母亲急得要死,急出病来了。大儿子不能回来,不能见面了,从此一直发病,过了大约两年多就吐血死了。唐家也很着急,后来慢慢说通了。
“那个姓唐的女孩子,我见过,很老实,在我家呆过一年多,她后来也同意出嫁。她出嫁,由我们邓家办全嫁妆,是作为邓家的女儿嫁出去的。”
2005年2月12日,时任重庆师范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傅世放、校长周泽扬拜望邓垦
邓垦1931年春赴上海上大学,就读于暨大历史社会学系。据暨南大学校史专家周孝中考证:江铎民的叔父(也是养父)江上青,1931年8月受党组织派遣、考入暨南大学历史社会学系,专攻社会学,和邓垦是暨南大学的同窗。
邓垦后来曾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留校做了图书馆干事;再后来,到了延安解放日报社工作。此后,又到东北任职;1949年12月之后,他回到四川,先后在泸州、重庆任职。1966年6月,邓垦到武汉任职。1979年3月,邓垦开始担任武汉市市委副书记、副市长,随后晋升为武汉市市委书记、市政协主席、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等。
2017年10月15日,邓垦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逝世,火化之后、进行了海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