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欣赏
江西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欣赏
江西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全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第一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60 多年来,江西省博物馆历经八一广场老馆到新洲路馆到赣江北大道新馆。新馆为江西省文化中心三大馆之一,以方盒为建筑原型,寓意为宝盒,共6层,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展陈面积2.8万平方米。
江西省博物馆汇集了江西各地发现的珍贵历史文物和古代艺术精品,是全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确立了常设展览与临时展览相结合的陈展体系,由8个常设展览和3个临时展厅构成,全图景展现江西大历史格局和文化特色,高质量满足新时代公众多元需求。
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
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是元代时期瓷器文物,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规格:高29厘米,横宽20厘米。
2002年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之中。
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一件有明确纪年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
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的造型,前代未见,后世亦无,是目前仅知唯一存世的重檐庑殿顶谷仓,作为元代瓷器雕塑最高水平的代表作之一,是世之珍品,国之瑰宝。
商活环羽人玉佩饰
活环屈蹲羽人玉佩饰是商代时期的玉器文物,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规格:高8.7厘米、背脊厚1.4厘米、三环通长4.6厘米
活环屈蹲羽人玉佩饰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带活环玉饰。是商代时期非常难得的精美玉器。
活环屈蹲羽人玉佩饰造型神秘,雕刻手法技法高超,体现了当时高超的玉雕技术。
活环屈蹲羽人玉佩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活链玉器。在中国玉器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是商代时期的青铜器文物,是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规格:高105厘米,重78.5千克
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最为难得的是一次浑铸成形。体现了商代时期南方的青铜器铸造高超技艺。
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也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青铜甗。被誉为“甗王”。
商双面神人青铜头像
商双面神人青铜头像是商代时期的青铜器文物,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规格:高53.0厘米、角距38.5厘米,重4.1千克
双面神人青铜头像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件商代双面青铜面具,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元青花松竹梅纹梅瓶
元青花松竹梅纹梅瓶是元代时期瓷器文物,属于国际一级文物。
文物规格:高 17厘米,口径 5.7厘米,底径 5.8 厘米
青花松竹梅纹梅瓶是元朝存世不多的青花瓷中珍品。
青花松竹梅纹梅瓶体量大,器型完整,绘画精美的元代瓷器更是难得。
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碗
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碗是宋代时期文物,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尺寸:高 5.5厘米,口径 14.8厘米,底径 3.8 厘米
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碗目前存世数量极少,且木叶纹碗非常难烧制。木叶纹碗很难保存完整。
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碗树叶纹叶大且完整,为木叶纹碗之极品。
伏鸟双尾青铜虎
伏鸟双尾青铜虎是商代时期文物,属于国际一级文物。
文物规格:通长53.5厘米,通高25.5厘米,体宽13.0厘米美
伏鸟双尾青铜虎是先秦时期出土最大的青铜虎。有着“虎王”之誉。
伏鸟双尾青铜虎是商代青铜艺术的辉煌之作,长江中游商代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明王爷四爪龙袍
明王爷四爪龙袍是明代时期文物,是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规格:长127厘米、通宽220厘米、袖口18厘米、腰宽55厘米
明王爷四爪龙袍是明代亲王益宣王朱翊鈏所用。
明王爷四爪龙袍做工讲究,工艺复杂,是目前明代皇家服饰最为精美者之一。
明代袍服存世稀少,皇家袍服罕见,此袍保存完好,制作精美,是研究明代皇家舆服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元代“阳平治都功印”铭玉印
元代“阳平治都功印”铭玉印是元代时期道教文物,属于国家一级国宝
文物规格:高6.4厘米、边长12.3厘米,重972克
元代“阳平治都功印”铭玉印玉质温润、雕琢精美、印文规整、工艺细致,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元代“阳平治都功印”铭玉印为重要的元代道教文物,为元代以来张天师所用。为龙虎山天师府法物中极为重要的一枚法印。
北宋御仙花金带板
北宋御仙花金带板是北宋时期文物,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规格:金带板共13块,其中方形9块、桃形銙1块、尾1块、带扣2块。方形銙:长7厘米、宽6.3厘米、厚1.8厘米;桃形銙:长5.8厘米、宽5.8厘米、厚1.6厘米;尾:长13.5厘米、宽7.5厘米、厚2.6厘米。
北宋御仙花金带板是目前所见的等级最高、时代确切、物主清楚,最为精美的宋代金带板。
北宋御仙花金带板也被誉为“宋代第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