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蒙古族历史分支:瓦剌、卫拉特与厄鲁特的演变历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蒙古族历史分支:瓦剌、卫拉特与厄鲁特的演变历程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c273.com/article/81389.html

蒙古族历史上的瓦剌、卫拉特、厄鲁特与准噶尔等分支,其起源、发展及相互关系错综复杂,涉及多个历史时期和地域变迁。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些分支的演变历程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瓦剌与卫拉特的起源与演变

瓦剌是明朝时期对蒙古西部人的称呼,而卫拉特则是清朝时期的对应称呼。瓦剌的发源地在八河地区,即今叶尼塞河的八条支流地区。元帝国时期,瓦剌开始南下,并在阿尔泰山麓和色楞格河下游活动。明朝时期,瓦剌一度成为北方的重要势力,特别是在也先统治时期达到鼎盛。然而,随着也先的去世,瓦剌逐渐四分五裂,部分残部逃至西域地区。

厄鲁特蒙古的形成与发展

厄鲁特蒙古是中国清代对蒙古西部人的统称,其起源可追溯至元代的斡亦剌。明代称瓦剌,清代称卫拉特或厄鲁特。厄鲁特蒙古最初居住在八河地区,后迁徙至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广阔草原。明末清初,卫拉特(厄鲁特)各部最终归并为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大部,以及附牧于杜尔伯特的辉特部。

厄鲁特蒙古的牧地分布广泛,西北至额尔齐斯河中游、鄂毕河以及哈萨克草原,西南至伊犁河流域,东南至青海。各部设有松散的议事机构——丘尔干,作为协调各部关系的临时组织。17世纪20年代后,准噶尔部取代和硕特部,成为实际上的盟主。

准噶尔部的兴衰

准噶尔部是厄鲁特蒙古四大部之一,因首领姓绰罗斯,故又名绰罗斯部。该部初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上游及塔尔巴哈台以东地区,后以伊犁河流域为政治中心。巴图尔珲台吉与噶尔丹统治时期,准噶尔部势力逐渐强大,统辖厄鲁特蒙古各部及其他一些蒙古、突厥部落。

噶尔丹于1688年东侵漠北喀尔喀蒙古,后又南进至距离北京城仅七百里的乌兰布通。康熙帝先后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破噶尔丹,使其兵败势衰。1745年,噶尔丹策零病故后,准噶尔部开始内乱。1755年,乾隆帝出兵西征,统一西北,在其聚居地实行盟旗制度。

瓦剌、卫拉特、厄鲁特与准噶尔的关系

瓦剌、卫拉特、厄鲁特三者内涵相同,皆指向同一对象——西部蒙古或漠西蒙古;而准噶尔则是西部蒙古四大部中的一部。十七世纪中叶,准噶尔部逐渐强盛起来,成为厄鲁特蒙古四部之首——盟主。噶尔丹汗统治时期(1671-1697),兼并厄鲁特蒙古各部及附近蒙古部落,称雄漠西,准噶尔则成了西部蒙古的代名词。

结语

蒙古族历史上的瓦剌、卫拉特、厄鲁特与准噶尔等分支,其发展历程见证了蒙古族历史的变迁。从元代的斡亦剌,到明代的瓦剌,再到清初的厄鲁特蒙古(卫拉特蒙古)以及康雍乾时期的准噶尔,这些分支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归附清政府的过程,也是清朝版图最终确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原文来自c273.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