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的山野菜情结
东北人的山野菜情结
东北地区的山野菜文化源远流长,从昔日的充饥之物到如今的餐桌珍馐,山野菜承载着东北人的独特情感与记忆。
我的家乡地处辽东山区,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5%,位居全国前列,居全省之首,野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俗话说,靠山吃山,于是吃山野菜成了家乡的一大特色。物资匮乏的年代,山野菜是人们充饥果腹的代食品。特别是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树上刚刚发芽的嫩叶,拱出地面的小草,都成了贫民赖以生存的食物。就这一点,辽东山民就比辽阔中原的饿殍幸福得多。如今,物资丰富,只要口袋里有足够的钞票,想吃什么都不是问题,不受地域和距离的限制。发达的网购系统能满足任何人任何刁钻的需求。
但是家乡人吃山野菜的习惯不但没有丢掉,还吃的更起劲了。理由是山野菜是野生的自然生长,没有使用农药化肥,安全无毒原生态。于是山野菜身价看涨一路飙升,登堂入室上了高档宴会的餐桌,摇身一变成了奢侈品。市场上山野菜的价格普遍高于人工种植的各种普通蔬菜。
有一个段子,说的是一位70后的父亲想对00后的儿子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指着山野菜对儿子说,爸爸小时候净吃这玩意儿。儿子不屑地说“你吹牛”!这个段子不仅反映了代沟的残酷,更重要的是反映不同年代山野菜在人们生活中和心目中的地位。
贫困年代东北人把山野菜奉若神明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吃饱喝足也不忘救命的山野菜,依然初心不改不离不弃甘之如饴。这就是东北人的山野菜情结。
东北春来晚,春风难渡山海关。当南方桃红柳绿春意盎然时,东北的大地刚刚冰消雪融。当南方落红遍地春意阑珊时,春姑娘才羞羞答答扭扭捏捏似乎很不情愿地莅临东北大地。一抹春风万亩新绿,树上冒出了嫩芽,地上拱出了小草,很多都是可食用的山野菜。又到了山野菜上市的季节,早市上山野菜购销两旺。
我的家乡山野菜品种繁多,最常见的有刺嫩芽、刺拐棒、猫爪子、蕨菜、大耳朵毛、大叶芹、小叶芹……
最贵的当属极品山野菜刺嫩芽,每市斤二十元——三十元,这个价格可以买同时期上等猪肉二斤还多,可谓山野菜中的贵族。贵自有他贵的道理。首先,刺嫩芽长在树上,产量低,物以稀为贵,这符合价值规律;其次刺嫩芽口感好,没有异味,绝对优于其他任何山野菜,吃过一次你就会爱上它。
强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刺嫩芽养殖业的发展。有森林养殖,这和野生的没什么太大区别。有大棚养殖,上市早,产量高,但已不再是野生的了。
山野菜吃法很多,贫困年代只是为填饱肚子,简单用开水焯一下蘸酱吃。现在变成美食吃法就多了,可炒、可凉拌、可油炸、可拌馅。有些叶子菜是专门用于包馅的,如大叶芹、小叶芹、大耳朵毛等。
鸡蛋炒刺嫩芽
凉拌蕨菜
皮和馅都是山野菜做的波乐叶(音)饼
远在外地谋生的东北人还心心念念着他们家乡的山野菜,快递公司把揽收快递的业务设在早市上,让本地人在早市买了山野菜就地交给快递公司,发往天南海北的亲人,满足了他们的思乡之情结。商家和客户双赢。
山野菜的最佳食用期只有短短的半个月左右,很快就老了不能再食用,只能期待下一个轮回,明年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