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思想与古典哲学》:列奥·施特劳斯的早期思想
《现代思想与古典哲学》:列奥·施特劳斯的早期思想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大师,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的学术思考立足于严密的哲学思辨和精细入微的文本解释,对于理解西方思想和西方文明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思想与古典哲学——列奥·施特劳斯欧洲时期思想研究》聚焦于施特劳斯在欧洲时期的思想,以细致剖析文本的方式探索施特劳斯学术思考的核心关切和动力机制。作者呈现了施特劳斯对西方现代思想之根基的洞察以及对古典思想之根基的新理解,分析了施特劳斯如何重新审视西方古今思想的争执,力求澄清施特劳斯回归苏格拉底-柏拉图式思想方式的思想根据,从而揭示施特劳斯如何成为“施特劳斯”。
《现代思想与古典哲学——列奥·施特劳斯欧洲时期思想研究》,刘振 著,79.00元
施特劳斯的生平与学术背景
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1899年生于德国小镇基尔希海恩(Kirchhain)。1921年,施特劳斯在汉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正式开始著述生涯。1932年至1937年,施特劳斯先后在法国和英国从事研究。1937年,施特劳斯从欧洲移居美国,短暂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1938年至1948年,施特劳斯任教于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1949年至1968年,他在芝加哥大学政治科学系任教授。此后,施特劳斯短暂任职于克莱蒙特男校,并于1969年任职于圣约翰学院,直到1973年离世。
本书的论题是施特劳斯1921年至1937年在欧洲时期的思想。作者尝试以施特劳斯这一时期的所有专著为支点,结合其文章、评论、书信、学术报告等文稿,探讨这位思想者在青年时期的思想内核。
施特劳斯的“柏拉图式政治哲学”
关于施特劳斯在欧洲时期的思考,有两个彼此关联的问题仍然值得在此详述。移居美国以后,施特劳斯在北美学界开创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哲学”学问路向,并且称之为“柏拉图式政治哲学”(Platonic Political Philosophy)。施特劳斯生前自编的最后一部文集正是以《柏拉图式政治哲学研究》为标题,柏拉图式政治哲学可以看作施特劳斯整个学术思想的标志。所谓“柏拉图式政治哲学”究竟是什么意思?
根据施特劳斯的说法,柏拉图认为理论生活或者哲学生活高于政治生活,但是,哲学生活必须顾及政治生活的要求,从而成为政治的哲学。可是,施特劳斯关于政治哲学的说法,有时颇为令人费解。在《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中,施特劳斯说:“我们从苏格拉底那里认识到,政治事物或者人类事物是理解所有事物的关键。” 在《自然正确与历史》中,施特劳斯写道:
与表面情况相反,苏格拉底转向对人类事物的研究,并非基于对神圣事物和自然事物的放弃,而是基于一种理解所有事物的新方式。
这两处说法表达的“政治哲学”同样不是一种探究政治的方式,而是一种哲思(philosophizing)方式,或者更确切地说,一种理论哲学的方式——这种“政治哲学”关心政治事物乃是出于理论目的,与思想史上的许多哲人一样,施特劳斯的思想同样包含理论哲学,对诸存在者的认识同样是施特劳斯哲学的题中之义。
所谓“理解所有事物的新方式”乃是相对于前苏格拉底哲学而言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式存在论认识论。在公开发表的作品中,施特劳斯关于这一存在论认识论的确着墨不多,《自然正确与历史》第四章是最重要的表述之一。
在施特劳斯看来,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关心地上的事情,并不意味着苏格拉底主要关心地上的事情,毋宁说,苏格拉底最关心的仍然是诸存在者及其整体,真正的转折在于苏格拉底观看存在者的方式。
对于苏格拉底来说,人尤其借助现象得知一个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对现象的得知尤其从人们的言辞(λόγοι,本义言辞、话语)而来,所以,人必须“逃入逻各斯(λόγοι)”。“逃入逻各斯”,意味着从言辞和现象出发。特别重要的是,λόγοι是人的λόγοι,人具有观看一个存在者之存在方式的能力,这是一种区分存在者的能力,一种辨认和看见这一个存在者之存在方式的能力——人在观看这一个存在者之时由于同时环顾其他存在者而看出了这一个存在者与其他存在者的区分,也就是说,人能够辨认和看见这一个存在者的特定存在方式,人能够划界、划分、区分。
因此,“逃入逻各斯”也意味着“逃入”人的λόγοι,意味着从这一个存在者的特定存在方式出发,从这一个存在者的所是出发,从世界的“自然关节”(natural articulations)出发。苏格拉底将这个存在方式称为——或者说以形而上学的论述方式假设为——形相(εἶδος)。对于理解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形相”,真正重要的不是对“形相”做出形而上学探讨——这种探讨尤其涉及关于形相的范畴描述——而是理解“形相论”的问题缘由。
书籍信息
书名:《现代思想与古典哲学——列奥·施特劳斯欧洲时期思想研究》
作者:刘振
ISBN:978-7-5760-5382-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定价:79.00元
书籍特色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项成果,以施特劳斯的专著、文章、评论、书信和学术报告为基础,详细分析了施特劳斯青年时期(1921年至1937年身处欧洲时期)的思想内核。
作者运用哲学、政治学、思想史等多学科的视角,对施特劳斯的思想进行了多维度解读。
本书不仅回顾了施特劳斯的历史背景,还将其思想与现代问题相联系,展现了其思想的当代价值。
本书对施特劳斯早期思想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深入研究施特劳斯早期的思想,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施特劳斯的思想体系及其演变过程。
目录
引 论
第一章 雅可比问题
第二章 犹太传统的现代困境
第三章 斯宾诺莎与启蒙问题
第四章 霍布斯与现代世界的根基
第五章 犹太哲学的古今之争
第六章 回归中世纪柏拉图传统
第七章 苏格拉底问题与古典政治哲学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刘振,1985年生于江苏镇江,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哲学博士,曾赴伦敦大学学院(UCL)古典学系访学,现为扬州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伦敦大学古典学研究协会会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古典学研究分会会员,主要从事施特劳斯思想、柏拉图哲学和西方思想史研究,著有《哲人与历史:现代政治思想中的历史意识》,编译西文学术文献百万字,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3项,在A&HCI、CSSCI索引期刊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