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室性早搏怎么办?需要治疗吗?
查出室性早搏怎么办?需要治疗吗?
在体检报告上看到“室性早搏”这几个字,很多人心里都会“咯噔”一下,满心疑惑与担忧:这是什么病?严不严重?需要治疗吗?心血管专家郭艺芳为您详细解答。
什么是室性早搏?
心脏就像一个勤劳的“泵”,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由窦房结这个“总指挥”发出电信号,依次传递,让心房和心室有序收缩。但有时,心室里会突然冒出一些“捣乱分子”,提前发出电信号,使心室提前收缩,这就是室性早搏,也叫室性期前收缩。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就像是心脏跳动的节奏突然乱了一拍。
室性早搏有哪些症状?
有的人查出室性早搏后,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感觉,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心电图时偶然发现的。但也有不少人会有明显症状,比如心悸,能感觉到心脏突然“咯噔”一下,或者心跳异常有力、加快;还可能伴有胸闷、心慌、心跳停顿感,甚至会出现头晕、乏力等。如果早搏频繁发作,影响了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症状可能会更严重。
室性早搏的原因有哪些?
生理性因素
生活中很多不良习惯和状态都可能诱发室性早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让心脏负担加重,神经调节紊乱;大量吸烟、酗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刺激心脏;饮用咖啡、浓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饮品,也可能兴奋心脏,引发早搏;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同样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
病理性因素
各种心脏疾病是导致室性早搏的重要原因。冠心病会使心肌供血不足,影响心肌细胞的正常电活动;心肌病会改变心肌结构和功能;心脏瓣膜病会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而引发早搏;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新陈代谢,使心脏兴奋性增高,也容易出现室性早搏。
查出室性早搏需要治疗吗?
这不能一概而论,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
无需治疗的情况
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偶发室性早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早搏次数少于总心跳数的1%),且没有明显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调整生活方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避免饮用刺激性饮品;学会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早搏往往会自行减少或消失。
需要治疗的情况
症状明显影响生活:即便早搏数量不多,但如果引起了严重的心悸、胸闷等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就需要治疗。一般会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等,来缓解症状。
早搏频发: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早搏次数超过总心跳数的10% - 15%(或24小时总数超过1万次),长期存在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需要积极治疗。除了药物治疗,还可考虑导管消融术,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导入心脏,破坏引起早搏的心肌组织,达到根治目的。
合并心脏疾病:如果是由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脏疾病引起的室性早搏,治疗原发病是关键。比如,冠心病患者通过药物、介入或手术等方式改善心肌供血;心肌病患者根据具体类型进行相应治疗。同时,根据早搏情况,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采取其他治疗手段,预防严重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查出室性早搏不用过于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及时咨询医生,通过全面检查评估早搏的性质和风险,遵循医生的建议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多数情况下,室性早搏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号·湃客“郭艺芳心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