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社银一体化”积极打造15分钟社保便民服务圈
贵州“社银一体化”积极打造15分钟社保便民服务圈
近年来,贵州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参保总量从“十三五”初期2500万人次扩大至目前3700万人次,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1920万人。针对服务群体更大、范围更广、事项更多等实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探索实施“社保+银行”合作新模式,着力打造村(居)15分钟社保便民服务圈,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延伸服务触角、推动服务下沉,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搭好三大平台,推动社银阵地一体化
注重内融外联、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紧贴“15分钟社保便民服务圈”体系建设,通过搭好三个平台,推动社银一体化网点建设和社保服务深度融合,实现社保业务“家门口”办理,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
数字平台助社保业务“全省通”
按照“省厅对省行”模式,开发建设全省统一“社银一体化”服务平台,将社保业务无缝融入各银行经办体系,利用银行自助一体机、便携智能终端拓宽服务渠道,促进与政务大厅、贵州社保网上服务系统、“贵州人社”微信小程序及APP等原有服务渠道优势互补,彻底改变一县区、一乡镇仅有一个服务大厅的传统格局,搭建起全网式服务矩阵。
服务平台助社保业务“就近办”
对标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需求,积极打造社银合作“乡村版”。依托省级“社银一体化”服务平台,推动社保公共服务资源向银行在村(居)农资经营店、小卖部、商超等设立的“普惠金融服务点”“助农取款服务点”延伸,凡群众需要、基层能办的事项全部下沉一线,真正激活社保经办“末梢神经”。对偏远、高龄、残疾、重病等出行不便群体,社银服务点提供“背包客”“送到家”服务,上门办理待遇领取、证明打印、资格认证等业务,让出行不便群体“不跑路、少跑路、多条路”。截至目前,全省仅村(居)便民服务网点就有超1000个,实现“一网运行”。
便民平台助社保业务“升好级”
基于数字社保建设,在“贵州人社”微信小程序等手机端上线“社保地图”,精准标注各“社银一体化”服务点分布位置及信息,推进“点位一键查询、分布一图统览、服务一网了解”,“一屏”掌握全省所有社银服务点基本信息。同步启用社银服务清单二维码,增设网点可办事项、办理渠道等扫码查询服务,方便群众“以点查事”“以事找点”,有效解决办事“多点跑”“跑远路”等问题。
实现三个转变,推动社银业务一体化
着眼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强化机制建设、构建标准体系、优化服务质量等举措,有效突破行业束缚、人员瓶颈,实现民生保障跨界协同,为办事群众带来实惠便利。
银行柜台向社保前台转变
创新思路、开门合作,充分利用银行网点密度大、服务人群广、安全性高、设施先进等优势,在省级层面与省农信社、贵州银行、交通银行等10家银行签订社银合作协议,按照“应放全放、能放尽放”原则,统一构建“查社保、办社保、缴社保、做认证、问政策”五大业务板块,实现参保登记、个人信息查询打印、待遇资格认证等首批57项社保业务“一站式”受理,推进“一体化”业务融合,让“银行柜台”成为“社保前台”。目前,通过社银合作网点累计办理业务超21.8万笔,参保群众获得感、体验感明显提升。
银行操作向社保标准转变
以标准化促进经办服务均等化、精准化,围绕标准指引、标准细化、标准完善、标准突破目标,制定“社银一体化”服务点建设规范、服务规范、运行管理办法3项省级标准,形成5大类123项事项约束清单。通过体系标准构建、具体准则制定,实现资格条件、合作程序、窗口设置、标志标识、办事项目、经办流程、运行管理、监督检查全省“八统一”,切实以经办流程“模板化”、操作规则“集成化”,塑造可衔接交换的“通用语言”,让银行工作人员一目了然、便捷操作。
银行柜员向社保专员转变
建立“社保学堂”,上门开展业务培训、微信群随时在线答疑,确保社保业务“沉得下”、合作网点“接得住”,变“银行柜员”为“社保专员”,推动银行窗口服务提质增效。以多样化宣传推动规模化发展,通过政府网站、报刊、杂志等官方媒介发布服务指南,在抖音号、快手号等新型社交平台,密集、直观开展“就近办”服务宣传,倡导群众通过社银服务点办理社保高频事项。短短一年多时间,“社银一体化”建设量质齐升,融城带乡、协调发展,网点数量迅速拓展,业务办理全省贯通,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从“1”到“N”的覆盖。
开展三心服务,推动社银管理一体化
聚焦群众需求深耕社银合作项目,以“走心”服务倾力打造服务品牌,有力提升社保服务温度速度满意度。
统筹网点布局让社保服务更省心
在摸清基层服务现状及银行服务点情况基础上,统筹考虑区域人口居住密度、办事频次等因素,按照群众基础良好、服务优质规范、设施设备齐全、人员素质较高的要求,精心规划网点布局,确定合作网点类型、数量,因地制宜推进,实现网点分布合理、服务群众到位、资源利用集约。推行“社保+银行”合作新模式以来,全省建成“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2322个,社保服务窗口增加近1倍,最大化实现家门口能办事、办成事,便捷服务让群众更省心。
开展满意评价让社保服务更暖心
着眼打造“社银一体化”优质服务样板间,将一次性告知、首问责任制、纪律要求、文明用语等政务服务同步延伸至银行窗口,夯实服务责任。同时,开发“好差评”管理系统,建立经办服务评价制度,以办件量、好差评、群众投诉等为指标,推行社保业务经办“一事一评”及动态管理评估,对服务不佳、业务量少的网点实行淘汰制,确保高效服务让群众舒心、精细服务让群众暖心。
实施智慧监管让社保服务更安心
在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安全保密、问题反馈、风险预警、网点准入等机制的同时,以信息化监管服务质量,统一数据指标和风控规则,开通运行监管系统,实时监控银行服务点办件情况,实现业务全过程记录、全方位管控,对拖延办、超期办、异常办智能识别并及时警示处理,定期对“社银一体化”服务平台进行安全漏洞扫描,确保基金、信息、数据“三安全”,群众办事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