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背景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背景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19世纪最重要的思想成果之一,其产生并非偶然,而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的产物。本文将从社会背景、自然科学基础和哲学基础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
一、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19 世纪中叶欧洲社会状况)
1. 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生产力迅速提升。然而,这也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个别企业生产计划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这些矛盾使得社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唯物辩证性质。
2. 无产阶级的崛起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扩大,组织性不断增强,战斗力不断提高。19世纪30年代起,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一系列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些运动显示了无产阶级对代表自身利益的理论和世界观的迫切需求,以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
二、自然科学基础(19 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发展成果)
1. 科学研究的转型
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领域发生了重要转变。自然科学从“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整理材料的科学”。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学科纷纷建立并快速发展,这些学科都以研究自然发展过程为特征。
2. 三大发现的意义
- 细胞学说:细胞的发现让人们认识到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它们按照细胞繁殖和分化规律发育生长。细胞的变异能力显示了物种变化的可能性。
-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这一发现揭示了各种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等)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能量在相互转化时总量保持不变。这表明运动和物质一样,可以转化但不会被创造或消灭。
-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这一理论表明,千姿百态的生物(包括人类)是由少数原始单细胞胚胎按照“适者生存”的规律长期发展而来的。
这些科学发现及其他进步使人们能够指出自然界各领域内及领域间的联系,具备了从哲学角度概括自然科学成就、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
三、哲学基础(欧洲哲学发展成果与局限)
1. 法国启蒙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意义和局限
18-19世纪欧洲哲学中的法国启蒙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都具有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进步意义。法国唯物主义代表了近代唯物主义的最高水平,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则代表了近代辩证法的最高水平,是传统哲学的集大成者和发展顶峰。
然而,这些哲学思想也存在局限性。法国唯物主义总体上与形而上学结合,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黑格尔的辩证法建立在“绝对理念”基础上,属于唯心主义辩证法;两者在历史观上都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存在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分离、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脱离的问题。
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吸收与创新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受到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以及法国唯物主义的影响下,以批判精神对待先辈哲学。他们在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法国唯物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理论体系在哲学史上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