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纺织行业“华丽转身”
科技创新引领纺织行业“华丽转身”
科技创新正在引领中国纺织行业实现转型升级。从航空航天到医疗健康,从交通工具到能源农业,高技术纺织品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纺织行业拥有有效专利总量达33.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8.9万件。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科技创新也取得长足进步。但我们仍需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行业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在10月31日至11月2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科技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孙晋良呼吁。
孙晋良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纺织行业拥有有效专利总量达33.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8.9万件。不仅如此,近两年,12项纺织行业高质量专利累计新增销售额42.2亿元,新增利润7.8亿元,高值化专利技术利用和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高技术纺织品在我国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超越传统纺织、横跨诸多领域的多元化高新科技产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分析,一方面,纺织与高性能材料、电子技术等紧密融合,成为全新的载体;另一方面,纺织材料与下游产业联系紧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健康、交通工具、能源、农业等领域,形成全新的产业链。
李陵申举例说,航空航天用纺织品可应用于降落伞、飞行服、宇航服、星载天线、航天货包等用品,还可凭借其高强度、高模量、柔性、轻量化和多功能化等优势,作为重要基材广泛应用于各类航空航天复合材料中。而过滤分离用纺织品则应用于高温气体过滤、工业废水废液处理、食品工业过滤、海水淡化等领域,在污染防治和改善水体、空气及土壤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次大会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主办。大会在主会场之外,还分别围绕医卫高技术纺织材料和交通工具用高技术纺织材料举行两场分论坛。多位纺织行业专家在大会期间分享了不同领域高技术纺织品的最新进展。
“玻纤增强复合材料、低成本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为汽车轻量化三大结构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杨洁介绍,全球汽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6.6%。
青岛大学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院长夏延致分享了基于海藻的纤维新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海藻纤维在生物医用、卫生护理、阻燃防护等领域的应用。
“传统基础产业不代表落后生产力,持续技术革新可以让纺织行业焕发新生机,为纺织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动力。”李陵申认为,未来,纺织行业需聚焦高功能纤维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高性能非织造材料开发与应用等重要技术方向,持续开发具有独特功能、高性能、高品质的纺织产品,满足终端用户日益多样化和高端化的需求。
“目前,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已成为全球产业用纺织品门类最为齐全、种类最为丰富、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国家,但仍存在原始创新不足、产学研合作不畅、部分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等情况。”孙晋良提出,如何将成本优势逐步升级转变为技术、质量、性能、品牌、价值优势,仍是行业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解决的课题。
孙晋良建议,作为纺织工业高端化的重要方向,产业用纺织品领域要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研究,增强产业链融合创新和工程应用创新,并继续发挥好行业平台的支撑和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