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历史文化语境下元代禅僧一山一宁对日文化的传播研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历史文化语境下元代禅僧一山一宁对日文化的传播研究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xinwenju.com/suixiang/59199.html

元代禅僧一山一宁东渡日本,不仅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更是中国宋元文化向海外传播的重要见证。本文采用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目标和传播效果五个维度,深入分析了一山一宁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一、一山一宁生活时代概况

一山一宁出生于宋末,成长于元初,正是时代变更之际。此时还未成立元朝的忽必烈主动派使者远赴日本,本计划"以相亲睦"为要求,结果却"以至用兵"相威胁。最后元世祖改招抚政策,曾两次派普陀山高僧为使者远赴日本"通好",但都未能抵达,直至元成宗继位,招抚政策仍延续。近20年,中日之间几乎没有进行过经济文化的交流,两国关系如履薄冰。在此历史背景下,元成宗为改善两国关系,让一山一宁"临危受命",作为元代信使去修复睦邻关系。

二、传播者——"元代信使"一山一宁

元大德三年(1299年),元成宗选择赴日人员,一山一宁受众推成为"国家信使"。客观上,与当时的佛教在日本社会政治活动中的影响有关。日本在镰仓时代初期饱受战乱之苦,新掌握实权的武家想用新的佛教宗派作为辅佐自己统治的精神力量。由于中日禅僧的文化交流,且因其简单自由的修行方式,被武士阶层广泛接受。主观上,一山一宁自身的德行高尚具有可以胜任使者一职的能力。一山一宁自幼年便出家,辗转至各大佛寺多年精心学佛参禅,对禅宗有一定的参悟。后居住在普陀山寺院,因德高望重名闻天下。

三、传播内容——禅学、宋学的东传

一山一宁赴日时,日本镰仓时代初期还处于宋学传播的初期阶段。此时正值宋元之际,儒家"三教合一"思想盛行,中日两国僧人在宣扬禅学的同时,也推动了宋学的传播。在这种思想氛围的烘托下,一山一宁出使后才得以将禅宗由镰仓向京都广泛传播,又由武家向公家上层扩展,对于禅宗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并且推动着宋学一步步走向完善。

四、传播媒介——言传身教的传播方式

禅宗界有种说法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主张通过"禅"的方法,自觉悟道,"明心见性"。除了"自悟",一山一宁也经常使用笔述的方式传授禅法,曾用相关法语、偈颂、宣命、跋等,其主要有主持各种法事和诗文赠答两方面。通过具体的法事形式,自上而下向社会广泛传播禅法。通过偈颂来阐发古代禅师的语录以及公案,宣扬禅宗思想的哲理。另还有法语,是指禅师开示的机语,作为进道助勉作用。

五、传播的目标受众——在日人际交往

(一)与北条贞时的交往

北条贞时是日本镰仓幕府第九代的执权者,因之前几次不愉快的往来,日本已与元朝成敌对状态,因一山一宁是作为使节赴日,当时将其认为是元派来的间谍,后听闻是元朝高僧,又迁至镰仓的建长寺。同时,北条贞时也在此皈依一山一宁,日后又为一山一宁在建长寺修复殿堂,建立寺规,悉心传法,声名远播。也可以由此知晓北条贞时对一山一宁的重视程度。

(二)与龟山天皇和后宇多天皇的交往

龟山天皇、后宇多天皇在位时,闻其道誉,频频派使公卿登门问禅,一山一宁欣然作答,并接受他们的皈依。当他日渐衰老,龟山天皇仍有意邀他归留于日,后一山一宁圆寂,后宇多天皇十分痛惜,赐予一山一宁"国师"之称号,赞美其为"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可见二者交往之深。

(三)一山一宁与徒弟们的交往

一山一宁学识渊博,精通佛禅儒道等百家之学,各种文体无不通晓,赋诗作书画亦得心应手。因此慕名拜师之人甚多。僧人龙山德见、雪村友梅、虎关师炼等,都是一山一宁的高徒,同时,他们也对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五山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六、传播效果——"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一)作为信使,改善了两国关系

由于元日间的矛盾激化,使得在此期间中日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局面。一山一宁的出访,恢复了元日近乎中断的交往,改善了元日之间紧张的关系。并且"自从一山一宁赴日后,开始有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其中有一山一宁的高徒龙山德见、雪村友梅等许多著名僧人们,至元末达200多人"。在一山一宁后,元朝赴日僧人也络绎不绝,续写中日民间交流的新局面。

(二)身为禅宗,使得禅法开始广泛传播

一山一宁创立了"二十四派日本禅"之一的"一山派禅学",一山一宁来日之前,日本的禅法是以镰仓武家幕府为中心的独家禅宗,通过一山一宁,禅宗开始在庶民之间盛行。使得禅法由上层走向庶民,扩大了交流,对弘扬佛法和禅法起到了很大作用。禅宗在日本的普及,一山一宁功不可没。

(三)博学多识,向日传播宋学

一山一宁赴日时,日本尚处于宋学传播的初期阶段。朱之谦在《日本的朱子学》中曾言:"宋学的研究,可以说是从一山开始,自此以后禅僧无不兼儒,蔚成禅学与儒学之一大合流,禅儒合一,参禅者无不倾心宋学。"一山一宁个人极高的宋学成就,对宋学在日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山一宁在日培养了众多弟子,也继承了宋学,对于宋学的传播有着持续影响。例如弟子虎关师炼受一山影响,成了日本宋学的先驱之一,推动了以后日本的宋学发展。

(四)"开枝散叶",影响日本"五山文学"

一山一宁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也很重视日本僧人的汉文学修养。他的门生中,有雪村友梅、宗峰妙超、寂室元光等人,也在其熏陶下,成了镰仓末期、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书画家。还有梦窗疏石,后与雪村友梅、虎关师炼等开创了日本五山文学之先河,成为五山文学的先驱者。

(五)才识过人,为日本书画艺术添砖加瓦

一山一宁自身才华出众,擅长书法作画。他所作的书法《一山一宁法师》现被日本认定为国宝级文物,称为"禅宗样"的书道真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水墨画也受到了当时的肯定,一山一宁随后也将水墨画的鉴赏方法传授给其他日本禅僧。据研究调查,现在日本发现一山一宁留存日本的作品中,作品种类多达70余件、分布地域涉及14个县,一山一宁在日本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七、结论

宋元僧侣东渡不仅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浓重一笔,更是作为中国宋元文化向对外传播的有力证据。一山一宁凭借宣扬以儒学阐释禅道,通过言传身教的说法和笔述等形式向日本社会各阶级进行自上而下的广泛传播,既加强了两国宗教方面的交流,又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禅学、宋学以及五山文学的发展,并通过言、思、行三方面统一,增强了文化的传播力和穿透力。现代"拉斯韦尔的5W模式"以单向传递的形式通俗易懂地解释了向大众传播的过程。这种传播过程显示了传播者和受众的相互影响,同时还受到社会背景、媒介的传播特点、受众的群体特征等因素的作用。有效的跨文化传播与自身输出和对方需求相一致是密切相关的,也正因此一山一宁才在两国关系紧张之时能够赴日成功并有效进行文化交流。

注释:

①朱颖、陶和平:《论一山一宁赴日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中的作用和意义》,《日本研究》2003年第1期,第85-89页。

②霍耀林:《一山一宁在日本的交游情况——以武家、公家以及其他僧人为中心》,《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19期,第147-149页。

③木宫泰岩:《日华文化交流史》,富山房1995年版。

④⑥姚文清:《论元代禅僧一山一宁出使日本及其影响》,《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6年第4期,第1-5页,第1-5期。

⑤朱之谦:《日本的朱子学》,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⑦王川:《历史文化语境下渡日元僧明极楚俊与元日文化交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年第8期,第60-67+77页。

参考文献:

[1]木宫泰岩.日华文化交流史[M].东京:富山房,1995.

[2]朱之谦.日本的朱子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渡边索.元朝时期中国日本的划时代交流[J].世界宗教文化,2013,(1):76-79.

[4]包江雁."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高僧一山一宁访日事迹考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06):24-26.

[5]朱颖,陶和平.论一山一宁赴日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中的作用和意义[J].日本研究,2003,(01):85-89.

[6]郧军涛.高僧一山一宁东渡日本与元代的中日文化交流[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74-77.

[7]霍耀林.一山一宁在日本的交游情况——以武家、公家以及其他僧人为中心[J].黑龙江史志,2014,(19):147-149.

[8]姚文清.论元代禅僧一山一宁出使日本及其影响[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6,(04):1-5.

[9]王川.历史文化语境下渡日元僧明极楚俊与元日文化交流[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08):60-67+77.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